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公文 > 学习教育 > 干部作风整治 > 正文

论《家风》 3篇

【www.rconcon.com--干部作风整治】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论《家风》,供大家参考。

  论《家风》一篇

  优良的家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家风好似雄鹰的双翅,使其能勇敢地搏击长空;家风好似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小苗茁壮成长;家风好似一面明镜,能从你的言行举止中反射出你的个人修养。从某种程度上讲,优良的家风造就崇高的品质。

  有许多在优良家风中成就崇高品质的名人的例子(删),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例。林则徐从小就有较高的天赋,其父林宾日便把四岁的林则徐带到塾馆,抱在膝上开始进行启蒙教育。林宾日不但教学极有耐心,而且特别注重身教,据林则徐回忆,他小时从未受过父亲打骂,连大声呵斥都绝少。正是在这样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成就了林则徐,使他认清了xx对中国国民的危害,发动了虎门销烟,也使它因此成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事迹也就深深地烙刻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中。优良的家风造就了林则徐崇高的品质。

  吉鸿昌25岁时,父亲病重,即将离开人世。父亲临死时对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廉)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并请他们监督。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廉)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是什么使吉鸿昌一身正气,两袖春风,最终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光荣牺牲?是他受到的良好的家风,铸就了吉鸿昌廉洁爱国的崇高品质。

  是什么滋润了史铁生的合欢树?是他受到的家风。史铁生19岁无法行走,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几次想自尽,但他的母亲用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史铁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使史铁生“站”了起来,创作了《我与地坛》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合欢树茁壮地成长起来,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史铁生受到的良好家教,使他不向命运屈服,顽强斗争。

  费尔巴哈曾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是啊,家风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让我们继承家族优良家风,养成好的习惯,造就崇高品质吧!

  论《家风》二篇

  家风是一种深厚的道德力量,道德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家风道德都有优劣之分,在如今社会美好的道德又有多少人在坚守呢?

  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老实说我觉得按全国算至多有15%的人家里有家风,绝对不到10%的人家里有好的家风,那么坚守美好道德的人自然更是寥寥无几。

  “不敢扶”,“不敢给乞丐钱”“走极端的路”,这些都是家风道德的问题,家风和道德在某种条件下是相统一的,从我们的学校说起,同学五湖四海,性格大都不同。从生活来看,有的同学会一味的斥责他人对他做了什么?自己做错事时从不说对不起,帮忙拿个东西似乎要他下地狱,可想而知他的家中的情形,他们家的家教可真是“顶呱呱”竖大拇指。寝室值日若同学来晚了,室友也“绝对”不会帮忙,无论什么情况只是冷冷的说这是你值日啊,我没有义务帮你啊。正能量,呵,简直可笑,我想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家风的问题!是家教的问题!都说学校是个小型社会,殊不知这样一个班级就有这么多无家教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呢!那么我们的国家呢!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教育孩子“要学会走捷径”,结果将儿子一同带进深河里。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教导他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一个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全家的幸福,这些鲜活的例子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应该警醒。树立一个家风,一个好的家风真的很重要,重教为根,廉洁为本,这才是一个家风所拥有的。树立好的道德是在有优良家风的基础上践行的,我们应该让自己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让知识去陶冶我们的情操,坚守一个好的家风。

  优良的家风与严谨的家训不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财富,而坚守家风的责任与信念,又赋予了后人对绵延至今的家风家训不自弃的坚韧与自信。

  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好的家风,社会需要这些好的家风来为我们的文化增添光彩,同学们,家长们让好的家风在我们的社会蔚然成风吧

  论《家风》三篇

  家庭坏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认为这里的“朱”和“黑”也可以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渍陶染”。《颜氏家训》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与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有香气。与坏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带上臭味。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母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后来孟子出色的主要原因。我们青少年,除上学外,大多都在家中度过,性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风的浇灌。

  对于我的家风,没有长篇大论,所有的规矩都是不成文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已足以了解彼此所想。

  “一个不读书,一屋都是猪”“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环境,知识改变素质”父母是这样说,要是要求我这样做的,他们一直很重视我的课外阅读,告诫我不要“死读书”要学会理解、运用、体会。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我的阅读量快速增加,阅历也丰富了很多,普通的一篇说明文,能让我体会的生动活泼,我试着把描述的事物形象化,这样,更加便于理解,也不是很枯燥。

  他们也很注重我的学习,但绝不是一味的要求,只是要我尽力而为。当我考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也会严厉的呵斥我,但随后会认真的与我分析,在家中,考不好时,我从不敢说是“粗心”,因为爸爸会斥责道:“做事没有粗心之说,没考好就是没考好,!”“做人要踏实,脚踏实地,不要找借口!”在这样的训斥中,我体会到了家风的另一条:不为失败找借口。

  在家中,我每天都“很忙”,忙着做家务,家务,按理大多是女生来做,但我们家,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并不是我家有洁癖,只是父母觉得《朱子家训》中说的很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每天清早起来,就要起来打扫,既是扫除地面上的灰尘,也是扫除心中的污垢。

  父母认为,只要是讲究清洁卫生的家庭,一定具有勤俭的品德,他们是正确的,我确实很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生活。

  从这点点家风中,我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不觉间,变得知识广、做人实,为人勤俭。我认为,家风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所以,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我庆幸我的家庭具备这个条件。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dangtuangongwen/1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