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公文 > 领导讲话 > 工作报告 > 正文

(四川省)2020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三篇

【www.rconcon.com--工作报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四川省)2020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四川省)2020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激发的澎湃热情和拼搏干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事业都有显著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2.1亿元、增长6%,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较好完成了10类22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省考评指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转型发展。我们坚定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推进了507个产业转型项目,完成投资361.7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6.5亿元、增长9.8%,潞安太阳能2GW太阳能电池、潞宝尼龙6短纤维、京凯达3C产品生产线、高测金刚石线等112个产业转型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出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兑现招商引资奖励2720万元,招商引资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压减钢铁产能35万吨、焦炭产能354.4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7%。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非煤工业、制造业增速快于煤炭工业,煤炭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降低1.1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反转呈现良好态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开通到临汾城际旅游公交,举办首届文化产业周,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分别增长19.4%、13%。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13.6亿元、增长8.2%,高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蹄疾步稳,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坚定以改革促转型、以开放带转型。积极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现良好开局,长治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464万千瓦的潞光、漳泽、鑫光3个电厂电力外送通道开工建设,荣获2019年度能源创新应用城市奖。全力推动市属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属64户正常经营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通过整合重组成立山西长粮集团、山西潞欣商贸集团,14户企业市场化出清,2户企业盘活脱困,1600余名职工享受“内养”政策。持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入选国家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新增减税降费34.9亿元,新培育“小升规”企业75户,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0个,投资、产出、税收强度均大幅提升,创立开发区+管理运营团队的“大地模式”,转型主战场作用进一步突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长治海关正式开关,新增16家外贸实绩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61%,增速全省第一,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我们坚定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新成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联盟、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研发基地等产学研创新平台,举办长治通用航空产业展览会、LED产业发展峰会、大健康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吸引国内外技术、项目、人才落地我市,全市各类产学研创新平台达到91家,引进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晋闽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唯美诺创业园区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举办第二届长治技能大赛,获得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市。出台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引进各类人才725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2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亿元。新申请发明专利355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1件。创新引领的作用不断增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正在加快集聚。

  (四)加力提速城市建设。我们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太郑高铁进展顺利,长临高速全线通车,黎霍高速长治段开工建设,完成189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围绕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在主城区实施了20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国道208线市区过境段建成通车,改变了国道干线穿城而过的历史。环漳泽湖“五行”系统、滨湖大道一期工程主体完工,高铁东站站房、站前广场及道路配套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保宁门街改扩建、紫金西街和五针街铁路立交桥全面建成通车,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成投用。体育路小学、体育北路学校全面完工,长治二十中投入使用,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批复,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保障性住房建成12015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814套,天晚集、长丰两大片区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体育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建7处街头游园,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43.4万平米。各县区围绕“1+6”城镇群建设,同步实施了一大批城建重点工程,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坚定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创建全国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高标准建设了12个5000亩以上封闭示范区,示范区规模达到8.2万亩;围绕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了104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64.7亿元、增长7.1%;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6个,上党党参和沁州黄小米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回头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3110公里,改善了118个村庄饮水安全条件,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9万座。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力攻坚深度贫困,市本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2.26亿元、增长2.7%,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易地扶贫搬迁等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地,最后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46万贫困人口脱贫,平顺县、壶关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1.1%降至0.0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六)强力攻坚污染防治。我们坚定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主城区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53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完成3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23家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米,完成冬季清洁取暖改造25.6万户,淘汰燃煤锅炉808台;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3亿元,淘汰老旧柴油货车8380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和“2+26”城市均排名第三。强力推进漳河、沁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0个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提标改造10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消除主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启动土壤调查评估及修复项目,完成91个工业固废堆场“三防”整治,全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各类工业固废1000万吨,天蓝、水清、地绿的长治画卷正在绘就。

  (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坚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1%。省政府八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出台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深入实施高考质量三年振兴计划,高考清华、北大录取22人,较上年增加10人,二本以上录取人数持续增加。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3%,低于省控目标。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6%。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24.8%。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市档案馆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域文明城市创建顺利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八)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坚定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了使命担当,提高了履职能力。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0件、政协委员提案284件,办复率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出台创优营商环境80条,“一枚印章管审批”试运行,560个项目通过承诺制改革快速落地,368个事项通过联审联批快速办结,547个项目通过“秒批”快速备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从严评审政府投资项目,市级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下降7.9%。严格规范土地管理,持续加大“两违”整治力度,突破重重阻力,整治规范“两违”项目295个,补缴各类税费18.6亿元,严格管控新增违法建设,从源头上规范土地一级市场,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总价款31.2亿元,改变了长治土地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未批先建、未批先占现象,建立起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土地出让机制。

  在沁源“3·29”森林火灾扑救中,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连续奋战、扑灭大火,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一年来,我们目标明确、积极作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我们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金光大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长治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全市经济总量尽管稳居全省第二位,但在中部地区87个城市中仅排第49位,低于周边省份的邯郸、安阳等地市,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发展质量不高,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有力支撑;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3.2%,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7和8.2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全市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43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科技引领亟待加强。四是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还不高,城乡居民收入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民生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五是政府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部分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以上和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1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3%。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以上目标是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要求确定的。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这场疫情也不可避免的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我们将积极应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市正增长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负增长指标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赋予长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使命。今年4月1日至3日,省委楼阳生书记专门深入长治就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行调研指导,为长治今后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们将坚定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太行宜居山水名城。

  今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转型项目,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项目建设是“转型为纲”的核心。我们将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重点实施570个产业转型项目,完成投资474亿元,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四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以高端化、差异化、市场化、环境友好型为方向,重点抓好潞宝锦纶长纤维、能源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和潞安燃料乙醇、高密度航空油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半导体光电产业依托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抓好中科潞安3亿颗紫外LED芯片生产线和高科LED封装、显示屏、注塑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装备制造业围绕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电气机械、通航器材等领域,重点抓好潞安太阳能组件、奥科无人机、中德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等21个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医药健康产业依托振东、康宝和长治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重点抓好振东药酒药茶、朗迪钙、潞城莱茵衣藻、襄垣太元生物医药等18个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发展医疗防护产业,支持山西速康、红雨伞、纳安健康等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产业链。发展壮大四个新兴潜力产业。信创产业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重点抓好长治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高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5G电子智造基地等8个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氢能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抓好海德利森氢能装备制造、潞宝工业制氢、黎城氢能源综合利用等8个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新材料产业围绕新型建材、节能材料等领域,重点抓好沁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测金刚石线二期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固废利用产业围绕创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点抓好12个固废回收、处置、利用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全年利用工业固废1200万吨以上。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创建1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新培育50户限上企业,重点抓好20个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开展多形式促销活动,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围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煤炭行业要全力保障正常生产,确保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2亿吨左右;积极推进7座煤矿减量重组,压减产能105万吨;重点抓好3座智能化矿井建设和9座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焦化行业要加快推进整合重组,压减产能288万吨,关停所有4.3米焦炉,将原有16个焦化项目整合重组为8个,全部新上6米以上焦炉及化产延伸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钢铁行业要制定出台整合重组方案,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鼓励企业扩大多元化产品规模,加快改造升级步伐。电力行业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市场化结算电量达到100亿千瓦以上;完成晋东南特高压长治站配套电厂送出工程,确保潞光、漳泽2个电厂如期并网发电。新能源产业要加快推进武乡、长子、沁源区块煤层气开采,确保地面煤层气开采量达到1.1亿立方米;重点抓好壶关中节能风电、山西能交投生物天然气等项目,布局建设长治市综合能源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光伏、风电平价竞价上网,确保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增30万千瓦。

  各位代表,转型是长治发展的根本出路,项目是转型的有力支撑。我们将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抓项目的成效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试金石”,实行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领导包联制,定期现场办公,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全方位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形成“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工作格局,以项目建设积蓄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聚力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为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加快“智创城”建设。依托潞州区东山国际双创大厦、高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以数字经济、信创两大产业为支撑,高标准建设长治“智创城”,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建设规模达到50万平米,新培育国家级“双创”载体3家、省级以上产学研平台6家,集聚企业80家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打造“科创孵化+产业化生产”的创新创业新高地,辐射带动“双创”梦工厂二期、东尚理想城“双创”基地建设,提升“双创”基地集聚力,打造长治“双创”升级版。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抓好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高科技领军企业1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试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全市选树20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力争完成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8亿元以上。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进一步创新引才用才机制,深入实施“柔性引才”政策,突出“人才+项目+开发区”引才导向,按照引才方式、人才类别,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力争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市,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实验平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各类熟练技术工人1万名以上。继续办好长治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建立更多的“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培育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长治工匠”。

  推动质量标准提升。持续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制定10个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改领域技术标准,培育8个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以先进标准抢占创新制高点。充分发挥长治入列中国百强品牌城市榜单的优势,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推广,打造更多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长治品牌,年内推出10家名牌企业、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聚力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始终坚持“改革为要”,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汇资源、拓空间,开创长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加大开发区投资、产出、税收强度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130万平米,收储土地5000亩以上,提高开发区项目承载能力,高新区、经开区至少新上5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转型项目,其他工业类开发区至少新上2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转型项目。继续抓好“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广“大地模式”,引入市场主体运营管理。积极推动审批权限向开发区授权到位,推行全程领办代办机制,实现“办事不出开发区”。加快推进武乡、长子、黎城开发区设立省级开发区,力争实现各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

  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坚持“分类推进、因企制宜”原则,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全面完成剩余22户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任务。持续深化正常经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推进企业整合重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实现保值增值。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剩余2.7万户中央、省属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加快推进县属国企改革。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地国家、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好我市金融十条、税务十条、财政十条,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级应急周转资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续贷转贷120亿元以上。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清欠任务。全力支持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升规入统,新培育“小升规”企业62户。建立健全“潞材潞用”机制,加大本地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继续办好“长清班”,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市场思维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精准落地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发挥财税杠杆作用,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快组建融资担保集团。大力发展金融业,做大做强长治银行,新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2家以上,设立长治产权交易分公司,筹建晋东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用足用活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年社会融资总量达到360亿元以上。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长治海关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加强外贸服务企业引进和培育,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原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招商引资“黄金八条”激励作用,精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确保每个县区至少落地5个重大产业转型项目,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30%以上。

  (四)聚力三大攻坚,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们将一鼓作气、精准施策,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战。今年是脱贫攻坚交账收官之年,我们将牢固树立交总账、军令状意识,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剩余1686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强化产业扶贫,巩固提升10个特色产业示范园、204个扶贫车间,组织好产销对接,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抓好就业扶贫,做大做强“太行家政”特色劳务品牌,免费培训贫困人口1万名,确保8.8万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做好政策性兜底保障。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要求,建立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8451名脱贫不稳定人口、6419名边缘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关注,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坚持高标准保护,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打赢蓝天保卫战,对主城区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和精准管控,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大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和关闭退出力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3.8万户,确保所有县城建成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完成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淘汰任务,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要求,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河一策”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全市各流域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沁河、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辛安泉域治理保护。扎实推进漳泽湖生态修复与水体治理,完成总长21.3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确保主城区100%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及周边地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推进工业企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国考、省考水质断面稳定达标。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加强固废堆场监管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6月底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完成营造林11.9万亩,创建3个生态文明示范县区。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重大风险。协调推动金融机构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有效压降不良贷款,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抓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聚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压舱石。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药茶、中药材、酿品、肉制品、粮品、果蔬食品、功能保健品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打造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160个农业重点项目,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70亿元,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6.5%以上。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打造1个省级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和11个封闭示范区,新创建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示范园。打造长治小米、上党中药材等3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0个以上。积极培育生态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60个村庄绿化、36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70860座农村户厕改造、191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加强古村落保护、修复、开发,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建设美丽宜居宜游新农村。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265个行政村撤并任务,开展行政村撤并后农村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方式试点。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构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抓好长子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切实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4.5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全市范围内布局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大力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等七大行动,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六)聚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长治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围绕“1+6”城镇群,进一步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切实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崛起。

  围绕高铁片区建设,配合做好太郑高铁通车工作,10月底前完成高铁长治东站站房、站前广场建设,加快推进潞泽街、安泽街、东外环路及进站通道等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与太郑高铁同步建成、同步通车。

  围绕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长北干线、长治南高速口改造,畅通城市南北出口。开放湿地公园,高标准建设5.3公里的高新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连接滨湖片区和高铁片区,实现东西贯通,打造东山西水走廊。加快10.5公里的延安北路、威远门北路北延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北扩。

  围绕主城区与周边县区的连接,加快主城区与上党、潞城、屯留、长子、壶关、襄垣6个县区的连接线城市道路标准化改造,大力推进安阳互通立交桥建设,10月底完成207国道市区改线工程,打通捉马大街与潞阳门路铁路交叉口、西南外环等交通节点,推动“1+6”城镇群道路更加便捷通畅。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建成一职高、二职高新校区,完成市殡仪馆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建设。新增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米。建设长治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二期、城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启动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完成7条主干道12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新布局建设一批充电桩,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建设5G基站1700个,年内实现主城区及县城5G全覆盖。

  围绕提升城市品质,国庆节前建成投用体育公园,完成太行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新建26处街头游园。建成长丰片区、天晚集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400套,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英华片区、飞龙片区、太行公园东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攻坚行动,实施5大片区、6条主干道、30条支路架空线路和杆架专项整治,建成27处停车场,新增7000个停车位。

  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黎霍高速建设,新建改建1000公里“四好农村路”,完成309、341等9条共计285公里国省道的路面翻修改造,全面开工总投资52亿元的国道208全市域改扩建工程。长邯聊高铁已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项目,我们将组建工作专班,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列入国家“十四五”项目。积极推进壶关经陵川至云台山、平遥经沁源至安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屯留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推动长治航空口岸“十四五”开放。加快推进“公转铁”,增加铁路运输量800万吨。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理顺“一城四区”中心城市功能,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大县城建设,提高县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向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延伸,推进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确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

  (七)聚力文旅融合,增添高质量发展优势。八百里太行巍峨壮美、气势磅礴,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做强太行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国家5A级景区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的带动作用,推进平顺通天峡、襄垣仙堂山等景区提档升级,抓好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欢乐太行谷深度开发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新开工建设261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加快太行山大峡谷轨道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新建82座旅游厕所,对重点景区沿途村庄进行全面规划整治。加快壶关、平顺、武乡、黎城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培育8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户“太行人家”,推进4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确保所有旅游产品和服务在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上线。继续在央视等知名媒体刊播长治旅游宣传广告,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旅游推介,进一步叫响“山西长治·壮美太行”品牌。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内涵,用旅游彰显长治特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升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黄崖洞等景区的影响力,积极打造旅游景区与革命遗迹相结合的红色旅游项目。抓好国家级晋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增强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文化+”,打造一批数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园。运用“旅游+”“+旅游”,推动体育、会展等与旅游融合发展,筹办中国·山西太行国际登山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全域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县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2300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对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留住乡愁乡韵。大力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八)聚力民生改善,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全市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对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完成10万人技能培训、8万人考证持证,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创业主体2000人以上,以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援企稳岗工作,稳定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国企改制和去产能分流职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创建农民工工资无欠薪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全面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新增托育服务位1500个左右,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0所,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快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高考质量三年振兴计划,确保高考升学率持续提升。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强职业教育品牌。支持驻市高等院校建设,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长治建设。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工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综合楼。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能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组建长治市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联盟,提高医保基金使用与支撑效能,加强医务人员权益保护。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面增强人民体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办好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实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加快推进社保人群全覆盖。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到位。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60元。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做好社会救助兜底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九)聚力安全稳定,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牢牢守住安全稳定这一底线,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责任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推进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整合优化各类救援力量,建设“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燃气、特种设备、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深化平安长治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禁毒攻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响应、动员、储备、治理、指挥机制,建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加强社区治理,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务,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援疆工作,做好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一定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更加注重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首要的、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作为工作指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实落地,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要依法履职敢担当。我们将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定期召开征求群众意见座谈会,对重大民生政策出台、重大公共项目建设依法公示听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强化结果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发挥“13710”政务督查督办作用,确保政策落地、政令畅通,让人民群众的期待成为美好现实。

  三要创优环境提效能。为政之要,人民至上。我们将坚守为民初心、树牢宗旨意识,全力打造最优环境、提供最好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网上集中受理,确保年底前实现9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拓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核准制项目承诺制,完成市县两级和开发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以内。继续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推动“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系统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前列。

  四要清正廉洁作表率。治政之道,廉洁为首。我们将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全力做好“三保”工作,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科学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意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转型综改风帆正举,全面小康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勠力同心、笃定实干,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美丽幸福长治,谱写新时代长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四川省)2020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和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性坚定性显著增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显著增强。

  一年来,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以“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为抓手,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3%、10.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15项“十三五”规划指标有望提前完成。

  一年来,我们以更大力度扩大开放,“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获批全省首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内江海关正式开关运行,内江被纳入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区域,外宾团组到内江交流人次增长7倍,与4个国际城市(地区)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内江国际“朋友圈”快速扩容。

  一年来,我们聚力精准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年实现65个贫困村退出、14542名贫困人口脱贫。至此,全市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7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重大进展。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境内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10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1—11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7位。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愿景。

  一年来,我们沉着应对地震灾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8”威远5.4级地震和“12·18”资中5.2级地震发生后,我们众志成城、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专业救援力量震后半小时内到达震中,受伤人员5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水、电、气、路、通信14小时内全面恢复。2944名受灾群众当天全部得到妥善安置,838户受损房屋如期完成维修加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实施“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投资拉动强劲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2.1%,工业投资预计增长15.6%,技改投资预计增长14.9%。31个省重点项目、425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6.8亿元、324.2亿元,成内自宜高铁、福伊尔动力高端曲轴生产线等118个项目开工建设,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长江现代农业园等132个项目加快推进,巨腾(内江)资讯配件五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39个项目建成投运。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培育工业名优品牌30个。城区重点工业企业用气价格下降31.7%,降低用电成本1.7亿元。大企业大集团产销两旺,川威集团位列四川100强企业第11位。5户企业进入“四川机械工业50强”,中机寰宇认检中心西南分中心挂牌运行。重点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4平方公里,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2个,隆昌轨道交通产业园获批全省首批“16+1”特色专业园区,内江东兴经济开发区、威远经济开发区获批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4%。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的内江国际物流港,“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开工建设;苏宁川南管理总部暨配送中心二期、凯信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成投运,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8.2%,快递业务量增长26.3%。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743亿元,连续5年居全省第3位。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5亿元,增长16%。新增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2家,全市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入围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建成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内江汉安孵化器、内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20项,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项,内江成为科技部农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的首站城市。举办第三届“内江高新杯”创客大赛等活动,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面落实“内江民营经济25条”,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60名,比2018年提升74名。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8.1%左右,占GDP比重约61.6%。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5.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8%。成都内江商会挂牌成立。搭建内江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协调民企维权129件。

  “数字内江”建设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内江市大数据产业规划》《“数字内江”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成为全省第一批电信5G牌照示范市。全省唯一的省级政务云灾备基地建成投运。成为全国首个毫米波雷达综合测试与应用城市,与阿里巴巴签订“数字内江”建设战略合作备忘录。

  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80个专项改革方案落地落实,市县两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精简政府机构92个。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新设乡镇(街道)挂牌工作全面完成,减少乡镇(街道)38个,减幅达31.4%。市中区“三自同步”居民自治模式被《人民日报》刊载,隆昌市获批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62%,各类证明材料减少39.6%。减税降费34.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1万户。完成不动产登记26.6万户。建成投用“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号码管民声”。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优化招商引资机构,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130余次。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三届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重大活动10余次,举办异地商会内江行、国企内江行等重大活动20余次。引进明泰电子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香港威士凯智能绿色电子元器件、绿地集团恬园文旅新城、新发地成渝地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合创新业呼叫中心等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0个,全市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6%。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600人,创业项目65个,投资总额105.5亿元,获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市。

  区域合作步伐坚实。编制完成《内自同城化发展战略研究》,有序推进内自同城化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内自快速通道、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等标志性项目开工,公积金贷款、旅游服务、卫生健康、警务等领域实现同城化。积极融入川南一体化发展,牵头组建川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川南清洁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联盟,川南城际铁路完成总工程量的80%。落实与成都、重庆协同发展任务,与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共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隆昌至荣昌盘龙公路建成通车。与广西钦州市、防城港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双百”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达95.2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4.7万人、达95.1万人。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片区控规5个、专项规划9个、城市设计2个。投资66.3亿元,开工建设“双百”城市项目105个,竣工22个。完成人民公园提升改造一期工程、黄荆坝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5个,建成CNG加气站2个,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建成投运。吾悦广场、传化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岗盛商业中心建成投运。完成邱家嘴、红牌路等20个城区农贸市场整治,建成城区垃圾中转站2个,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一次性通过省级评定,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实地测评。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抓实“十二件事”,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9%。新建高标准农田16.5万亩、农业园区12个。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建成家庭农场养殖单元213个。“资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6万亩,占全国血橙种植面积的60%。建成全国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成功获得2023年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举办权。新增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8万亩,小龙虾、泥鳅、鲶鱼产量居全省第1位。新(改)建农村公路922.7公里,隆昌市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累计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545个,2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7%。

  抓实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两件大事”。召开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中区城南新区整体开发步伐加快,东兴区南部新城和椑木新城初具规模,隆昌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县深入推进,资中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纳入国家园区重点培育名单,威远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内江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内江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增长16%。举办2019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承办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大千博物馆建成开馆并入选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邱笑秋艺术馆、魏明伦碑文馆对外开放。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3.9亿元,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1.6万亩、养殖业82.6万只(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3户236人、贫困户危房改造4476户。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440人,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9.5万余人。全覆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脱贫基础进一步夯实。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加快推进各级环保督察、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工52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1.3亿元。新建成污水处理厂51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3万吨/日,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建成投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7.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完成营造林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48%。

  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17个百分点。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开展百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1%、23.9%,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12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成功应对8次洪峰过境,连续7年保持“零受伤、零死亡、零失踪”。新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1个,连续15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五、持续用力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完成“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目标任务。全市民生支出17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3亿元。新开工城镇棚户区危旧房8448套,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10810套。新建大型养老机构3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3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民办幼儿园18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0420个,彻底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高考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本科上线人数再破万人大关;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迎来首届新生。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3所三甲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协同诊疗体系。完成广播“村村响”65个、电视“户户通”7483户。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8次,首次成功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1个。

  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深化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城区派出所7个,刑事立案数下降4.4%。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开工建设特殊人群康复中心。妥善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法律七进”,资中县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市中区、隆昌市、威远县被纳入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

  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和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统计调查、气象水文、国资国企、无线电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档案保密、史志、供销社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新闻出版、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开创新局面。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261件。助推《内江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并开始实施,对100余件次行政决策类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府院”法治共建联动机制,行政复议、应诉、调解和仲裁工作持续加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93.8%。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三公”经费下降6.6%。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支持配合省委巡视工作,常态化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共谋发展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20万内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不强,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土地、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干部担当精神还需提振,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盯住重点、难点,持之以恒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着力构建“5+4+5”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为内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坚持省委赋予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定位,只争朝夕、主动作为,建设“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渝优质人力资源培育中心,建设成渝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成渝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基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成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协同区、成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绿色发展重要功能区,实施构建“5+4+5”现代产业创新发展大体系行动计划、建设滨水宜居大城市行动计划、推进“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大开放行动计划、践行沱江流域水环境大保护行动计划、构筑城乡基层治理和现代公共服务大格局行动计划,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城市,确保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内江落地见效。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省下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系统总结和宣传脱贫攻坚典型事迹,讲好内江脱贫攻坚故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建立稳定脱贫监测机制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落实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扎实抓好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完成内江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子项目80个。完成内江市(高桥)城市垃圾填埋场封场。继续实施“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率不低于76.5%。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球溪河、威远河治理成果,重点开展隆昌河流域治理,持续整治劣Ⅴ类水库,完成城区11条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固体废物、“三磷”行动、废弃矿山治理修复等专项整治,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内江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61%。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大力培植税源,严控政府债务,持续化解隐性债务。强化重点环节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推行安全生产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抓好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

  着力扩大项目投资。强化领导包联、协调调度、督办考核等机制,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6个、580个,分别完成投资130亿元、400亿元。加快推进260余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建成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及椑木东互通连接线并实现通车,加快建设自隆高速公路连接线、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连接线,做好绵遂内城际铁路、市中区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供水管线、威远县大石包水库,加快建设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建成东兴区联合水库。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项目,储备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盘子。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撬动作用。

  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发展“四新一大”产业,力争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培育发展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器件等产业,建成明泰电子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加快中建材凯盛机器人、山川精密焊管产业化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组建机床、曲轴、铸造等产业联盟,做强机械汽配产业。依托汇宇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健全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开工建设华电白马2×475兆瓦燃气轮机国家级创新示范项目、港华燃气威远LNG加工厂项目。支持川威集团实施《十年规划》,加快打造千亿企业。抓好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加大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确保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增长10%。大力发展特色园区,重点工业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平方公里,新入驻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新开工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

  持续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加快乐贤文旅融合、东兴老街提升改造、隆桥驿森林公园、罗泉古镇、威远石板河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0%。加快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推进苏宁易购电商智慧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确保网络交易额超过800亿元。聚力打造内江国际物流港,实施火车南站提升改造,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3%。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实现服务外包业务总量超过7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业,新增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家,培育上市企业6户。实施服务业千企培育计划,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户。推进内江天幕街、新华全球购、奥特莱斯商贸中心、资中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知名消费品牌开设内江或川南“首店”,培育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打造特色夜市街区。组织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开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等展会促销活动,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消费,增加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供给。

  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内江民营经济25条”,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政策精准推送工程。深化“311”干部帮扶行动,每季度举办甜商政企座谈会,及时解决企业难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降低水、电、气、物流等成本,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坚决破除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坚决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生意更好做、日子更好过。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召开全市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扩大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以欧盟、日韩、东盟、俄罗斯等为重点,加强互访和经贸合作,力争与日本都留市正式建立国际友城关系。设立外商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内江中欧创新产业园,打造内江师范学院东盟留学生基地。开展“中国隆昌石牌坊文化法国之旅”国际文旅交流推广活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和“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十八届西博会等活动,办好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第六届川南电商博览会等活动,力争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现到位市外资金增长15%。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落实好川渝“2+16”合作协议,借力成都“东进”战略,深化与渝西地区合作,加强与成渝毗邻地区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做好资(中)安(岳)铜(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深入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争取设立省级新区,力争川南城际铁路内江段年内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建设成内自宜高铁,启动隆黄铁路隆昌叙永段扩能改造,促进政务跨区域办理、异地就医结算、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社保资质互认。落实内自同城化20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内自快速通道,形成更多同城化成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力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发展市场主体2.2万户。支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全面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示范区。深化市校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办好创客大赛、人才活动周等活动,深入实施“甜城英才”引进工程,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聚集。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标准推进5G建设,力争建成5G基站600个,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高铁站、重点商圈全覆盖。加快“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内江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将市直机关数据整合到市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孤岛”。加强与华为、阿里巴巴等合作,高质量推进“数字内江”建设。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加强耕地保护,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大力推进“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生猪保供稳价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0个、农民合作示范社25个、龙头企业8户。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狠抓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入开展“五清”行动,累计建成“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达标村900个,确保全市95%的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5%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支持隆昌市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支持威远县、市中区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银山渡改桥建设,开工建设资威路一期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支持市中区打造内江国际物流港、东兴区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隆昌市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资中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威远县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支持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提质升位,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五、全面实现“双百”城市建设目标

  突出高标准规划。坚持精描细绘,开展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完成内江高新区城北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以及市中区旧城片区、城南乐贤新区、东兴南部新城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规修编。

  突出高质量建设。坚持精雕细刻,实施“双百”城市项目90个,完成投资50亿元。完成沱桥加宽改造工程,建成黄荆坝大桥及连接线,开工建设水心坝大桥,加快邓家坝片区整体开发,推动谢家河片区、高铁片区、城南新区、白马组团、东兴南部新城、椑木新城提质扩面,完成“双百”城市建设目标,确保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万人。开工建设内江一中扩建工程、内江二中城南校区、牛毛山小学,加快建设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市第三水厂及配套管网、市人才综合体等项目,建成市体育中心、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开工建设邓家坝滨水公园,建成花萼湿地中北段、玉带溪生态湿地、寿溪河生态湿地等公园绿地,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0%。

  突出高水平管理。坚持精耕细作,完成汉安大道两侧景观步道连通工程、玉峰路中桥、银杏街大桥等城市治堵工程,完善智慧交通大数据管理,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2个。常态化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持续整治城区违法建设,开展防护栏专项整治。大力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1个、村(社区)示范点20个,实现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借助专业智库和新兴媒体,精准化、差异化开展城市营销,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六、加强城乡基层治理

  强化多元主体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基层治理财政保障。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基层治理。鼓励公众参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健全基层治理架构。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做大做强中心镇和经济发达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机构设置,推动街道赋权扩能、减负增效。加快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优化村布局,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

  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加强平安内江、法治内江建设,构建“伞状+警务网格”防控体系,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推进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力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地震受损房屋重建,确保受灾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温暖。优先建设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公共服务、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产业项目180个。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办好“30件民生实事”,推进民生“十有行动”,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八大行动”,建立“双联两会六送”制度,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高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孤儿等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改造城镇棚户区危旧房2000套、老旧小区90个。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避险搬迁安置120户。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新建公办幼儿园30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彻底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支持内江师范学院申硕工作,支持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支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内江高级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扩招,促进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健康内江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艺精品创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抓好连界国际足球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实现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和慈善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史志等工作。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坚定不移讲法治。严格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接受监察监督,支持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舆论监督。启动《内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江市物业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出台政府规章1部,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和行政应诉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坚持依法统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奋发有为讲担当。勤勉履职、夙夜在公,崇尚实干、力戒空谈,敢于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扑下身子抓落实。全面增强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落实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25条措施”,支持奋斗者、激励创新者、保护担当者、宣扬奉献者,让广大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坚守底线讲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不低于3%的幅度压减“三公”经费。强化审计监督,推进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坚持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打造人民满意的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

  名词解释和说明

  1.预计数:报告中加“预计”所涉及的指标最终以省统计局核定的数据为准。

  2.一点三线:“一点”即以内江市为原点,“三线”即成都内江协同发展轴线、重庆内江协同发展轴线和南向开放新兴经济轴线。

  3.“四新一大”产业: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

  4.“16+1”特色专业园区:“16”指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航空与燃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白酒、精制川茶、医药健康、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16个重点产业,“1”指数字经济产业。

  5.内江民营经济25条: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12月18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25条具体措施。

  6.三自同步:在各街道社区探索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助服务的城市基层治理“自治管理委员会”模式。

  7.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8.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9.“双百”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0万人。

  10.十二件事:党建引领、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家庭建设、人才建设、深化改革、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乡村治理。

  11.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2.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观教堂、进企业、进单位。

  13.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4.一带一轴一区:“一带”指成渝城市群发展带,“一轴”指云贵—陕甘南北大通道发展轴,“一区”指川南经济区。

  1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

  16.“三磷”行动: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专项整治行动。

  17.川渝“2+16”合作协议:“2”指《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16”指15个专项工作方案(协议)和1个《共建合作联盟备忘录》。

  18.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9.天网工程: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20.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

  21.“311”干部帮扶行动:3000名干部到农村、1000名干部到1000户工业企业、1000名干部到1000户服务业企业。

  22.“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总体形成以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两类园区为驱动、以三条产业带为牵引、以四大功能区和五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为支撑的特色优势产业经济。

  23.“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30个重点镇、500余个重点村、1000余名第一书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24.“五清”行动: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

  25.最多跑一次: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一件事,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从提出申请到收到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者零上门。

  26.“伞状+警务网格”防控体系:以公安机关为主干、多元主体为骨架、协作机制为支撑、警务网格为基座的立体化多元治安防控体系。

  27.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

  28.“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市委提出开展“爱党、爱国、爱内江、爱社会、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主题活动,是内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29.农民工服务保障“八大行动”:平安回家行动、关爱慰问行动、根治欠薪行动、证照办理行动、就业招聘行动、返乡创业成果(产品)展销行动、农民工住房团购行动、返乡创业解难行动。

  30.“双联两会六送”制度:“双联”即联系驻外农劳工作服务站,联系返乡下乡企业。“两会”即“心连心”服务农民工暨返乡创业投资促进见面会,“心连心”服务返乡下乡企业联席座谈会。“六送”即送政策、送法律、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送温暖等服务。

  31.普惠性幼儿园:以政府指导价收取保育费和住宿费的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举办的公办性质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四川省)2020年内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三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1月16日首例疑似病例报告后,省委省政府立即作出部署,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4日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26日省委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设立应急指挥部并下设13个工作组(专班),全面加强统一指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有力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坚决停止春节期间大型活动和聚会聚餐,关停景区景点和公共文化场馆。运用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迅速查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全省城乡做到了“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坚持“四早”和“四集中”原则,坚持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全省确定1049家发热门诊和226家定点医院、准备8745张床位,并运用5G技术开展远程指导和会诊。坚持依法防控,及时公开发布疫情信息,认真回应群众关切。多渠道筹集医疗防护物资,及时保证免费救治患者和群众防护需要,坚决遏制了疫情扩散势头。

  春节后,我们率先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分区分级防控,出台精准防控100条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抓好春耕生产,灵活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群众生活生产物资调度储备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涉疫违法行为。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系列政策措施,口罩日生产能力由疫情初期的42万只提升到后来的2000万只,防护服、红外测温仪等医疗防护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需求。始终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积极实施“春风行动”,主动对接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互认健康证明,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实现2374万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2月下旬以来,针对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我们加强专业化防控,细化社会化防控措施,强化首站首诊首问责任,做到信息收集、卫生检疫、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工作无缝衔接,对境外入川人员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3月18日以来,183个县(市、区)保持低风险状态,省内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全面复工,各类学校正有序开学复课,医疗机构恢复正常秩序,全省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截至5月6日,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61例,治愈出院558例、死亡3例;目前尚有未解除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在接受医学观察的各类人员204例。面对新发传染病很大不确定性,我们要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回顾近4个月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根本保证。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省委直接领导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有力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担当担责、身先士卒,城乡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筑强堡垒,形成了共克时艰的中流砥柱。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奉献,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强大力量。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舍小我为大家,齐心协力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守护着一方平安,传送着人间温暖;广大企业家踊跃捐款捐物,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更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全省7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上千名医疗卫生人员驰援湖北、黑龙江战斗在第一线,医疗专家远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开展援助,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四川人民的优秀儿女。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gongzuogongwen/5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