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法学论文 > 国家法/宪法 > 正文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www.rconcon.com--国家法/宪法】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部分和重要基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存在主要问题

  1、存在“信访不信法”现象。在农村部分群众存在相信上访而不相信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访不信法”现象。群众纠纷、退伍军人待遇、低保及贫困户申请等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成为我镇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究其原因,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某些部门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化解纠纷,致使人民相信权力大于法律,上级机关可以压过下级机关。

  2、村级组织职能“空心化”。村级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统筹城乡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等日常事务及应付上级各种检查等重点职能。村缺少集体经济收入,且国家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如低保、五保及农村医疗保险等都直接与零散农户对接,农村基层组织做一些次要的和辅助性的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存在无人干事、无钱办事和无权管事的现象。

  3、缺乏监督作用。虽然每村虽然都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议事会,但有些村务监督委员会只是摆设,村民没有积极参与监督,上级党委政府也未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落实监督情况进行督促。部分村存在党务、村务公开不及时现象,群众满意率大打折扣。

  4、行政干预偏多。从基层的实际运作来看,镇党委政府对村下达命令、布置工作较多,直接插手村级具体工作事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村级组织也习惯了被领导的角色,根据政府的布置来开展工作,依赖心理较强,工作主动性差,信访维稳、矛盾纠纷调处等难事不想做、不愿做,一些电子文件资料不会做要依靠驻村干部来推动,难以激发村民自治组织应有的活力。

  5、“无钱办事”问题突出。村级办公经费少,且村集体经济薄弱,致使基层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优秀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观念薄弱。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社会治理观念下,以保稳定为第一要务,只要不出事就好。缺乏提前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化观念,往往是出了问题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

  2、村民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孩子,对村上的工作关心不够,对农村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低。

  3、对基层治理的监督意识不强。监督主体是基层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民主观念落后,缺乏监督意识,因此有些村存在基层干部违法违纪侵害农民利益事件。部分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理财小组成员相同,对村上的工作监督少。

  三、对策及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要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大力整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按照“六个一”工作要求,持续巩固整顿成果确保整顿成效。二是要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提升党员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让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一村一辅警”作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防范和有效遏制黑恶势力在基层滋生蔓延、做大成势。

  2、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支委成员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二是严格选任标准。拓宽选拔渠道,引导经济能人、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优秀后备干部走上村干部岗位。三是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将村级后备干部纳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注重在优秀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村级后备干部。

  3、加强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等上传下达,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度。二是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履职,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等,及时更新党务村务公开栏,让百姓知晓村上大小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4、盘活经济留人才。一是加大力度培养现有村级干部的带头致富能力,选择发展观念强,致富能力强的人员加入村级干部队伍,留住人才。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现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2019-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是农村统筹和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和变革过程中促进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18年5月,我作为甘井子区选派干部到大连湾街道李家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走访入户,进行专项调研,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当前基层治理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适应,与群众的利益诉求不适应,与转型目标不适应。二是基层治理主体单一。目前村委会仍然是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由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职能、村行政化倾向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管委会体制,在性质和功能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基层组织行政负担过重。本村集体经济受益大部分支撑管理费用以及本村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业办理费用。

  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还相对较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元素。但是,目前本村共有2154户居民,7141人,流动人口4929多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程度仍然不高。相当一部分群众受传统观念和知识文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不高,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社会矛盾纠纷压力大、人口管理压力。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棚户区改造,基础工程大力推进引起了不小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等方面纠纷,因为该类纠纷涉及群众的切实经济利益,涉及部门多,问题具体,化解难度非常大。本村10名稳控人员“信访不信法”,每到重大敏感节点便到上级政府上访,对包保单位施压,坚持常年上访乃至非访、缠访、闹访,成为基层治理的不稳定群体。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本村近几年快速发展,特别是振连路全线贯通以后,房地产开发,大量的外迁户及剩余农业劳动力涌向本村生活、居住并寻找就业机会,对本村的基础服务、治安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原因分析

  一是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村民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严重性和整治工作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在农村中展开的整治活动,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在基层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后,总有部分村民仍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破坏治理成果,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对于栽植的树木随手破坏,垃圾依旧按习惯扔在老地方。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治理所需资金缺口大,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过分或单纯依赖上级投入和支持,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缺思路、少办法,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

  三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缺少大型的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离“村收、街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相距甚远。

  四是执法巡查力度不足。近年来,本村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展了一大批企业。虽然大部分企业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但仍有个别企业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在当前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重视集中整治,却轻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往往导致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严重。对乱搭乱建、店外经营、广告牌匾不统一和广告牌匾破旧等问题整治不到位,卫生死角清理不彻底。

  三、对策建议

  通过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相结合,多个层级、不同层面开展基层治理,由单块突破到整体联动,从而全方位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一是法治引领,构建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依托党建联合体7家成员单位,加强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要强化依法行政,对依法行政实现全程规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依托党建网格化2+5+X,把普法宣传与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网格走访等活动相结合,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是加强自治建设,通过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2019年在本村建立“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分管理”模式,让老百姓在了解目的和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的同时,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并将自己的意见及时传达给基层政府,促进最终出台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

  三是加强德治建设,切实发挥好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进而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要求,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口碑良好的企业家等等。通过道德评判,以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人心服口服。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为西北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治理的现代化既是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白银市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实践与探索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

  一、对白银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观察

  白银市,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文章通过对三县两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乡村抽样实地调查来研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状况。据观察,白银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借助“精准扶贫”等平台开展治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持久性。因此,很多村垃圾乱丢、污水乱倒;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大多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单调等现象比较普遍。

  二、白银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白银市作为西北偏远地区的一个中小型城市,因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目前的治理基本靠政府为主导单向度的推动,所以出现的问题很多,很杂。通过对白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从白银市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经费来源看,最重要的渠道是依靠政府拨付,这些资金对于范围广、种类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九牛一毛,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正常开支。加之,很多村民因常年在外务工并买了房子,他们是不愿意为村庄的公共事务掏腰包的。大多数人对村庄公共事务的态度是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资金基础是根本不具备的,治理工作自然进展缓慢。

  第二,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缺失,素质不高。通常来讲,各村村民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可是长期受中国封建思想的束缚,村民主体意识非常淡薄。再加上农民到外地打工的多,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村民不愿去参与村务决策等公共事务,更缺乏主动意识。另外,一些村干部的素质状况堪忧。他们的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文化程度低下,思想保守,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治理知识,更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要求,而且在实际工作中 会做出违纪违规的事。治理主体的缺失严重影响农村治理的理想效果。

  第三,农村治理关系不平衡。突出的表现在乡镇行政权力和乡村自治权力之间的不平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乡镇政府指导村民委员,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乡镇政府可以支持、帮助村民委员会工作,必要时给予指导,但是不能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同时,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也就是二者之间并不是行政依附关系。而现实中,由各村来完成乡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三、白银市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白银市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遭遇的困境远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体进程的加快,治理的任务将愈加艰巨。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理顺治理事权

  通过对白银市三县两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地调查,发现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甚至缺乏。正是因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才会出现村委会超自治权、村两委争权、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自治权力的侵蚀等问题。就现在的白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所参照的法律方面的制度主要还是《宪法》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党的基层工作条例,但是,因为这些制度、条例都比较抽象,缺乏针对性,所以,乡镇政府在实际执行时,缺乏操作性。根据这种情况,应该出台类似于《村民自治法》的制度,进一步规定乡镇政府与村级自治组织的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责,划分领导权与管理权,厘清村党支部、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各自的权力范围,即:政府行使监督权和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党支部行使领导权,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和组织等基本方面的领导;村级自治组织行使管理权,管理本村域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同时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提出建議;党务、政务和村务具体化、程序化。

  2、改革公共财政,夯实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财力基础

  自分税制改革以后,县乡财政保障方面相较于中央和省级财政保障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目前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主体是县乡基层政府,而这些基层政府却是缺乏独立的财政来源的。因此,要想改善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改革农村公共财政势。尤其要加强省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比如基础教育、医疗保健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政府可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和支出责任,设定最低标准的公共产品保障金等。

  3、促进协调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关系

  政府应当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因为政府在人才、权力、制度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一要做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保障工作。为吸引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组织助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村民返乡创业。二是乡镇政府力行监督职责保证乡村各项法规制度的顺利实施。对于经济强人“以钱买官”等势力干扰,通过加强政府对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来保障选举的民主和公正性。

  4、强化党的领导,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任何时候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尤为重要。因此,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通过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做法,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建设,解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问题。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听群众意见,对于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三要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关键做到党组织不独大,要理清党务、村务,规范党员参与提案、审议、决策、监督方式,把党的组织和领导与政府、村级自治组织、广大村民融合在一起,贯穿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

  5、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增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通过对其他省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白银这样的偏远地区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自然也就不足。因此,目前在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方面政府除了加强以适当方式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更重要的要制定和安排有利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的法律和政策,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就要加强对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的管理和培训。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工程。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白银市不同村庄的治理状况,探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但是因现实中各乡村情况各有不同,不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的经验,并自主吸收,消化创新,为我所用,最终服务于白银市,甘肃省甚至整个西北地区。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lunwenxiezuo/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