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互联网IT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www.rconcon.com--大数据】

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势头,似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当中。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不仅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还成为复工复产的新动力。

  首先,在疫情防控方面,此次疫情提出了三大基本挑战:一是面对新病毒的威胁,能否对潜在风险尽快形成准确认知,确定诊疗方案;二是对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人群,能否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三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能否推动全社会以高效的组织协同执行决策。可以说,在这三个方面,数字技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认知和决策上,数字技术的价值早有共识。千百年来,人类的认知和决策都依赖于有限的经验,以及基于有限数据的传统统计工具。数字技术使我们掌握的数据量激增,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由此可迅速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与质量。这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病毒的高传染性,防控必须与病毒“赛跑”,因此,“认知”病毒、研发疫苗和药物、制定防控措施的速度便显得至关重要。数字技术在这场“赛跑”中,为人类抢到了宝贵的时间。例如,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仅用时10天就破译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非典的基因测序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为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利用阿里云达摩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由数小时缩至半小时,大幅缩短确诊时间,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

  在精准施策方面,数字技术更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但面对巨大的返乡、返工人流,要识别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并不容易。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政府部门可以迅速掌握患者动态、患者流动范围、确定密切接触者,这也为阻止病毒扩散提供了快速而精准的行动指引。事实上,防控疫情并非单线程任务,而是一个既要保障社会安全,也要维持社会运转的“双命题”考题。这道考题难度极高,因为确保安全需要人员隔离,维持社会运转需要人员交互,要答好防控疫情的考题,必须不断动态调整、平衡好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要素,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密切、高效地组织协同。

  数字技术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通过数据的流动,让人们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非接触”协同。有了这个技术,在抗疫的过程中,便能以“非接触”确保安全,以协同确保社会运转。从疫情期间我们的数字平台的数据,便可看出数字技术对于这道“双命题”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从2月3日复工以来,我们的数字平台上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有大约5000万学生通过我们的数字平台在线上课;到2月17日,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启用我们的数字复工平台指导企业安全复工。可以说,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疫情防控期间社会运转的方方面面。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数字技术,这次疫情防控会艰难得多。

  在关键时刻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数字技术的价值,并思考经过这次大考,数字技术沉淀下来怎样的能力,将来又可以在哪些方面助力国家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以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轮廓日渐清晰。经此一役,不仅证明了数字技术在极端应急场景下的强大能力,其在认知、决策施策、组织协同三方面表现出的普适价值,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命题中,数字技术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方面,数字技术可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工具。作为一个超大规模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挑战之多,内部差异之大举世罕见。因此,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认知问题、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组织协同等能力都是必然要求。

  数字技术空前提高了人类汇集、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既可为认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指引,也可为施策、组织协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辅助。这数字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未来长期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底气所在。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事实上,这一点在过去已有证明,但是,此次疫情让我们又有了新认识。一方面,和各级政府一样,数字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动态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的工具;另一方面,过往,企业的数字化往往只是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搭建数字化的配套设施,此次疫情,数字化从“配菜”升级为“主菜”,很多企业不仅将组织架构全面在线化,为了适应快捷扁平的在线模式,还进行了组织流程改革,这种公司肌体本身的系统变革,使一些公司发生了深层次的“化学反应”。组织管理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都表现出了快速适应能力,有效抵御疫情带来的冲击,便是证明。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串珠成线”,升级到产业链的层面,甚至“由点到面”,汇聚成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势头,似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今年疫情爆发以来,拥有3600万人口的贵州省依靠大数据扎紧了老百姓生活区域的篱笆墙,为防疫,为复工复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即保障了防疫工作的完成,又让许多人实现了快速就业的愿望。

  健康码诞生

  “扫码,填写姓名、户籍所在地、居住地址。”张青迅速完成了健康码的注册,家住贵阳的他要带着父母去杭州旅游,将家人信息在“贵州健康110二维码”上进行了注册,并截图留存,以备随时扫码用。“我计划7月下旬请年假带爸妈到杭州玩,听朋友说酒店住宿比往年都便宜,景区还人少。注册了健康码就可以提前订机票了。”张青兴致勃勃的对记者说。

  这个健康码,是在贵州省大数据局统筹下,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打造的。如今依然活跃在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医疗及就业等行业领域。当初,在疫情肆虐之时,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就像一个生命光源体一样一直守护着每一个贵州人,人们去哪儿心里都是踏实的。

  当初接到设计健康码任务的贵州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董博还有些小兴奋,因为在疫情爆发之后,她一直就想打造一个能够集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于一体的平台。于是,董博带领着80人团队迅速投入到了研发工作当中。此间,在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打通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将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等部门及运营商、交通、空港等疫情防控的相关数据汇聚到了一起。

  在这个大数据池里,只要有人扫码,就可以迅速“挖掘”出该人员是否来自安全地区,是否需要隔离。如果有疑似人员在该处扫码,系统就会立即响应,通过这个健康码找出与之接触过的人,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董博说,她的团队是从2月14日开始在线远程研发,仅仅用时一周,“贵州健康110二维码”和“贵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重点人群社会防控支撑平台”就正式投入使用了。这对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即保障了工作效率,又真正实现了精准防疫。

  据介绍,目前“贵州健康码”累计服务用户数已超2800万,累计访问量7亿多人次。

  顺利复工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呢?”刘昊天天在心里盼着疫情快点过去。“现在已经3月底了,孩子才3岁,家里花销不少,媳妇一直在家看孩子,我还有房贷。公司现在只给发基本工资,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是不是能撑下去还是个未知数。我得赶紧找工作啊!” 刘昊的忧虑写满了脸。

  就像刘昊这样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的年轻人,散落在贵州省的各个角落。

  这天,好久不联系的同事王飞给他发来一条微信。兴奋地告诉他通过微信找到工作了。原来,官方有一个帮忙找工作的就业平台,只要扫一扫,将自己的信息及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输入进去,就会有相应的公司和你联系。尽管心存疑惑,但是刘昊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下载了那个“友工”小程序,并按要求填写了自己相关信息,没曾想,两天后,一公司的工作人员就给他打来了电话。很快,刘昊便和对方达成了就业协议。放下电话,刘昊还是觉得不太真实。

  这个“友工”小程序的研发单位是贵州人和致远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经理丁可告诉记者,他们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及AI智能岗位自动匹配技术,实现了“1对1、N对1、1对N”的人岗智能推荐和匹配。“这个小程序是在大年初三着手开发的。我们3个研发人员、1个设计人员仅用了6天时间就让这个复工复产的小程序诞生了”。这个理性稳重的IT男想起当初自己刹有远见的想法还是挺自豪的。

  这个助推贵州复工复产的小程序现已录入外出返乡农民工人员信息43万条,用工企业2500多家,岗位6300多个,服务农民工177720人,其中已实现就业36596人。同时,已实现输送铜仁市、威宁县共5000余名劳动力赴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就业,并对外出人员进行了统一管理,给予了相应保障及人文关怀。

  社会治理

  其实,大数据,早已用在了政府的各种政务处理上,正有从线下转为线上的大趋势。

  贵阳公安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可谓开了警务机制改革的先驱。在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下,赋能公安,他们的反应更快速,服务更细致了……

  “我们的巡逻警已经改名为网格警了。” 在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中心,正面对硕大液晶屏幕的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徐燕打趣地说,“屏幕上都有网格警的实时定位。网格警是在利用大数据后产生的新警种。网格化接处警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规范、自流程化。”

  据介绍,每个民警都配有一台手持移动警务终端,接到报警信息后,会有精准的定位,随后就会将警单派发到离报警人最近的网格民警的手持终端上,出警非常快。“从报警人从拨打110报警电话开始,所有接处警环节的信息都实现系统自动留痕,形成闭环数据流。” 徐燕如是说。

  有如此高效的处警能力,这都要归功于贵阳市公安局抢抓贵州省发展“大数据”战略机遇,在2016年就融入了贵阳市“块数据城市”的建设,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块数据指挥中心”。

  提出了 “一个核心、四轮驱动、六项支撑、一网考评”的“1461”总体布局,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数据型”警务雏形。

  “大数据改变了过去依靠大量警力跟车抓现行的传统侦查模式。” 徐燕说,民警们学会了用大数据执法。比如,非常典型是就是在近几年打击传销案子中,他们会应用“智慧门禁”,对可疑住户进行数据监测,每天的出入人数,水、电、费用的是否增加,都会被收集进行对比,如果出现突增人数,费用突增,民警们就会直接上门进行调查。最终捣毁多个非法传销组织。

  在大数据正在慢慢成为贵阳市公安局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的同时,这些成熟的数据应用系统可以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市民办证出入境证件等,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

  更多便利,也为贵阳公安拓宽了便民利民的服务渠道和载体。

  大数据的应用为贵州走向智慧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社会治理,无不体现新技术应用给城市管理者带来的创新思维,只有开发利用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数据,一起协同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思考

  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是基于大量网络信令形成的统计性大数据,不涉及普通人群的个人信息;而且在数据收集上按照最小化原则进行,并在数据流转、使用等各环节设计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能确保相关数据安全。

  3月6日,“通信行程卡”微信小程序在全国上线。此举意味全国手机用户只需打开“通信行程卡”,填写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即可获取本人过去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到访地的行程证明。“每天进楼都要排起长队接受行程查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让在北京市望京某写字楼上班的王女士倍感欣喜的是,自从有了通信行程卡,查验效率明显提升,如今进楼再也不用排长队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说,“通信行程卡”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手机信令数据,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完全自动化,而且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能充分保护用户隐私。业内专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一系列疫情防控环节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基于电信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大显身手,不仅实现对人员流动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和预警,提高了有关部门对重点人群的排查,还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支撑。

  大数据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病毒,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利用电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同样是一个新事物,分析运用前也非常谨慎。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会商会。会上,疫情防控电信大数据分析专家组成立,专家组有三家运营商负责人参与、两院院士担任顾问,并就电信大数据如何联动应用以及隐私保护给出专家建议。随后,三家电信运营商开始行动,在依法合规、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各显神通。“中国移动建立特定用户的高危接触用户筛查模型,协助省级联防联控机构开展当地防疫工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简勤透露,中国移动基于用户基数大、网络覆盖广、数据维度齐全等特点,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间节点,开展重点地区用户群体流量和流向分析。“中国联通建立区域人口流动等13个大数据模型,开发基于人口流动的疫情防控、风险预报等大数据平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买彦州介绍说,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重点地区人群流动监测、返程复工人群流动监测,并直观可视化展现结果。中国电信则向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提供漫游用户分析、重点人群流动等报告,开发应用模型及标签20余个。“运用电信大数据分析,统计人员流动情况,对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有重要参考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说。

  建立大数据共享联合工作机制

  据韩夏介绍,为充分发挥电信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的作用,在工作机制上,工信部成立以分管部领导为组长、三家基础电信企业董事长为副组长的电信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同时,加强通信系统部省联动,组织各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础电信企业建立通信行业疫情防控联动工作机制;与卫健委等部门建立疫情电信大数据共享联合工作机制,定时或按需向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此外,为提升跨网系统分析能力,还组建由电信主管部门、基础电信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商等广泛参与、分工明确的项目团队,初步实现人员漫游至全国情况态势分析、密切接触者分布预警等功能。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告诉记者,大数据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一系列环节,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支撑作用;尤其是电信大数据,由于有用户规模大、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的特点,在疫情溯源和监测、分析疫情情况方面作用显著。不过,左晓栋同时坦言,大数据都由个人信息汇聚而来,目前社会上违规收集、滥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疫情期间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可能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最终危害抗疫大局。中央网信办也注意到这一问题,2月初发布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既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又要积极利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左晓栋注意到,通知明确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参照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坚持最小范围原则;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利用大数据,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目前很多人对于疫情防控中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这些个人信息太敏感不能用,二是认为紧急情况下可以随便用。”左晓栋认为,中央网信办出台的这份通知显然回应了这两种错误认识。左晓栋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电信大数据显然可以依法依规合理运用,不过要分场合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进行群体分析时,不能精确到个人;个人扫描二维码验证曾到访地时,仅限个人保留并向防疫人员展示之用。

  涉及疫情数据资源有待整合

  据专家介绍,此次疫情防控中使用的电信大数据,来源于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基础数据,不仅可以较为准确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以及重点区域人员流动,而且一般可以分析到区县级流动和分布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坦言,“如果结合卫生防疫等其他部门数据,可以对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分布进行进一步分析研判。”在“通信行程卡”发布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得到用户授权情况下,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本人“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韩夏表示,这类查询服务可以帮助有关部门提高对流动人员行程查验效率,特别有助于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复工复产。电信大数据分析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受到各方关注。韩夏解释说,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的人员分布、流动和区域预警等信息,是基于大量网络信令形成的统计性大数据,不涉及普通人群的个人信息。“在数据收集上按照最小化原则进行,并在数据流转、使用等各环节设计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确保相关数据安全。”韩夏说,在管理上,工信部还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加强人员管理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防范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违规行为;在数据使用上,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及卫生防控部门需要提供相关数据,数据仅限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目前电信大数据分析在疫情防控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上也还存在一定难点和困难,比如大数据资源统筹还需加强。”韩夏坦言,关于疫情的数据资源涉及到医疗、交通等多个方面,如何将这些分散的大数据资源,更及时有效加以整合,使大数据分析更全面、更精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韩夏说,“对疫情防控的支撑服务还需深化。”基于电信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实现人员流动和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和预警,但在对疫情的风险评估和精确预测研判方面,还需要医疗、气象、人口等专业领域协同,才能更好发挥大数据分析的支撑服务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lunwenxiezuo/5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