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通用8篇)

【www.rconcon.com--读书心得体会】

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 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出自清·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陆以湉 《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医案,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1

  也许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我希望到了退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只因为,我依然还是在用当初的心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喜爱孩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了如何使人喜欢你。第一条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其实也就是说要使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对老师来说,首要你要喜欢学生。

  学生总是经常犯错的,而我们有时候太容易纠结于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责骂,其实换个角度,也会发现不少惊喜。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他们有时用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看到我检查作业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作业检查……如此的调皮与纯真,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我继续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敬业、上进、虚心、博爱、充满活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平凡、平静、平常。

  还有一件值得用最初的心对待的事,就是读书。我既喜欢读卡耐基的励志教育,喝各种各样的“鸡汤”;也喜欢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寻找爱的真谛。读书能让我的心无限开阔,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心灵也在适当的契机得到他的引领和开发。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着永远的事吧,既然远择了与学生为伴,就必须永葆青春的活力,用永远的心做最初的事。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常看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非常重要。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文化修养来提高自己,帮助自己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到了民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也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觉得老师比较亲近。这样学生就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和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状况,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对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对所教学科,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老教师的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教育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3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盼所有学生都到达自我梦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样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欢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我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欢乐,反正我也会欢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我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欢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欢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欢乐。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4

  读了《一份个性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证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我和班主任的关系还能够,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我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须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我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我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5

  读适合你的书如果你的专业不是文学,你大可不必去读那些被称之为名著的书。对一个普通的爱书者,他不必认为读某部书是“必要的”。许多名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沉闷而拖泥带水的,如果你看十八世纪的书,其中会有大段大段的道德说教,而十九世纪的名著里充斥着毫我意义的景物描写,你尽可以跳读,甚至因为这些原因干脆不去读整部书。不要由于看不进去这类书而怀疑自己,大多数时候这都不是你的错。有些作品是由于它的作者出了大名,被胡乱选进了文集,如果读雪莱的《猫》,你是无法从“一只猫咪真痛苦,确确实实不舒服”这样的劣句中感受到诗之美的,那不如忘掉它!

  总之,你和适合你的作品应该是一见钟情,这种钟情不要受社会意见的左右。

  许多名人和名著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但不必是你个人必须欣赏的。你个人的原则应该是率性而读,你的阅读应该带给你的快乐,让你看了第一段,如果不看第二段就会当场憋死。

  此外,人的年龄与接纳性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就像河水的发展,在上游它是涓涓细流,而它的中下游会越来越易于囊括更为广大的东西;也像树的枝头,每一时刻它都在寻找高于现在的高度。所以如果你的年龄刚好适合琼瑶,那就坦然地读她。等你长大了,你自然会得到更为高级的东西。

  读书如饮酒读书不要以功利为目的,比如通过读书成为作家和有名的学者,或者通过读书能在聊天的时候力压群儒,或对女朋友交谈时口若悬河。读书只要使你笑了,哭了,使你思索了,就完全达到了目的。它就像饮酒一样,只是陶醉足矣,根本不必作出诗来。而且你(不能)像酒鬼一样,对酒产生崇拜,这恰恰是读书人的大敌。一个读书人能否做出伟大成就,取决于他与书的正确关系。他必须是爱书的,但又不能溺死于书海。

  1856年4月11日,马克思写给女儿劳拉一封家书,他说:“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旨。”

  你不要把读书变成苦读,当成艰苦的任务,否则难免做出些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傻束,这种作法不要说是为了欣赏,即使为了赶考,也再蠢不过。试想,困到了必须靠头发的牵痛和铁针刺皮肉才能不倒下去的程度,你的阅读还有什么愉快可言?何不先去大睡一觉,然后悠闲自得地读上几页。

  一岁读一部书不要认为一岁读一部书这个目标太低了。如果你能活70岁,你将读70部书!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朋友,让他开一个读书清单,你会发现,他列不出70部。

  10岁以前,你不可能一年读一部书,那时损失的10部要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补上,这意味着,学生时代你将每年多读2至3本书。这并不算多,因为这恰是你读书的季节。困难的是,30岁以后,当你从事与书关系不大的工作时,你还能不能一岁读一部书?如果不能,你将是一个因精神世界贫乏而未老先衰的人。

  对于少数爱书如命的人,一年只读一部书又是一个忠告,在信息时代,一年读许多书的人,无疑将会显得呆头呆脑,因为他在这个时代必须应付的许多事,都由于滥读而贻误了。在今天,读书破万卷的人,下笔定无神。这个时代有更多的方法带给我们欢乐,读书已从求知和娱乐的主导地位,降低到与影视、广播、磁带、唱盘、报刊、旅游同等的地位。青年时期读书不必贪多,以求得更广泛地融入生活之中。中年以后不要放弃读书,它可以保持浪漫、天真、年轻、清醒。

  保持你的书橱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记述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格雷夫人坐在窗子旁,正在阅读苏格拉底关于死亡的精采篇章。当时,她的父母正在远处花园里游猎,犬声相吠,喊声越窗而入。作家见她不随家人出猎而独自倚窗读书,便惊讶不已,但格雷夫人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苏格拉底的言行全部记载于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书中。)书籍就是这样一种奇幻的东西,如果你能在印刷品时代日渐远去的时候,在你的房间保持一套书橱,你将把持住明洁的性情,因为读书比任何一种愉悦的方式更需要心智的宁静,也更能带给你安详。在越来越躁动的世界里,书籍会给你一个栖息地,它是另一个世界,收藏着许多人、许多时代、许多地域的传奇。它所赋予你的思想远比现实生活赋予你的更为生动,正如湖水里反射的湖光山色总是比真实的湖光山色更加美丽迷人一样。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6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7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8

  魏书生认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本事,“不会尊重人,从高层次上讲,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从低层次上讲,自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书生很尊重自我的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提高,他就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写说明书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更让我感动的可是,魏书生还十分注重点燃后进学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帮忙学生寻找长处,发展长处。魏书生以往讲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要求这两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优点”。学生说没有优点魏书生则说:“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两条了”还有一个学生向魏书生坦言“我学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书生则一脸惊喜:“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我想,类似的故事,魏书生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扬其长而避其短,不断增强后进学生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说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忙、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忙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xindetihui/18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