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正文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大全

【www.rconcon.com--教师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通过听取魏校长的讲座,我认为小组合作很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自信、大方、灵气,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显现的聪明与才智,在与人合作中解决问题后所获得的成功感与喜悦感。小组要建立激励机制,我班建立了一套适合班级具体情况的生本课堂管理与评价制度。各组制定组名、小组奋斗目标、小组口号、组规、组训等,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经常开展展示比赛、总结比赛、小组讨论比赛、小组知识接力比赛。一切都以小组为单位,以此激励他们荣辱与共、奋发向上、你追我赶、勇争第一的内驱力。

  魏校长的讲座中讲到要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其次是方法。我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编写说明、相关资料,培养自己的点拨提升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想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生本课堂就更完善了。

  不管是生本还是生本教学都要拓展阅读,“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必须大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除了课外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尽力拓展阅读量。因此,让拓展性阅读扎根语文课堂,能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课外阅读作好铺垫,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根基。我认为孩子爱读书了,不是增大他们的作业量,是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从开学到现在可以看出,学生们爱搜集资料了,愿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有的同学还学会了做课件,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魏校长提出前置性小研究是不是让作业量大了,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看出学生对这项作业感兴趣,因为他并不是留的机械的,反复写的作业。反而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极大减轻。。因为它高度重视学生直接认识的一系列教学原则的实施,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教学主观效应的实现,是学生更积极地内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快乐。学生潜能得以极大开发。生本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增益的过程,它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由外而内的过程,又重视由内而外的内发过程,从而为学生自身潜能的自主开发和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在生本教育课堂上,能够看到的是气氛热烈、学生乐此不疲、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不让教师下课的情景。学生是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不仅学得多、学得好,而且学得轻松;学习对他们来说已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其乐融融、充满欢愉的活动。我坚信,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他们会给我们惊喜的。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追求,更是成为新课改的目标。但囿于教育教学条件、教育传统观念、教育者水平等原因,新课程的理念还往往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一些先进的课堂模式仍然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并未真正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1、课堂表面热闹实则空洞,缺少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为了照顾学生的学习情绪,或一味追求师生互动效果,而设计一些低思维含量,甚至是与本堂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这样看似课堂繁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实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的假象。

  2、课堂教学中仍然充斥着一些无效教学现象和环节

  那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无益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无效教学环节,不仅浪费了教育时间,而且冲淡了课堂目标的落实,甚至对课堂效益的提高无疑是一种损害。

  3、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提升,思维方式一时难与学生接轨

  有时候教师也明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的重要性,可就是担心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过多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没有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时教师对课堂的许多“偶发事件”“意外事件”的处置也显得不够得当,很多随机生成的教育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有些时候对课堂的把握也没有恰到好处,仅仅是追求了新颖课堂形式,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展现学生思维且有梯度的问题,学生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参与中锻炼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优质高效课堂教学顺序的总要求。只有通过学生先学,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动因。通过先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自主性、能动性,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全面掌握学生的先期先学情况,以增强接下来“教”的针对性。教师综合学生在自主练习、合作探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再进行教学,这就是以学定教。实际上改变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

  1、学生根据教师预设问题,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并制定学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预习目标,设计出一系列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进行预习,并通过完成一定量的训练、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的预习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理解掌握。预习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自行设计一个相应的学习方案,老师也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前提下,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2、教师创设情景问题自然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资料图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自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3、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合作探究,共享探究结果

  在课上教师要基于学生制定的学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无力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合作(一般学生每六七个人分成一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彰显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些问题如果小组讨论仍得不到解决的可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展示或口头交流。如果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出现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可由教师提示、点拨,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4、归纳总结,完成课堂检测评价,检验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习相关内容后,教师应结合学习目标适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主要脉络,把握知识的主要内容,分清知识的难点、重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导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达标测试应注重考查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适中。对于课堂检测的结果要当堂反馈,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5、课堂巩固,课后延伸,巩固提升教学目标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加以合理的推测,设计与课堂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思维导向性明确,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参与训练。通过训练进一步帮助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用学习方法。对学生训练的结果适时评价,评价要注意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整体课程目标达成的综合评价。课后教师应针对课时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考虑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设计实践性、实验性强,具有延展性的课后作业,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及时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考虑作业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特性,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矫正、有落实。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某个主题及其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进行组合的方式,它是教学结构的变式和重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针对课堂中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提出的几点建议。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xindetihui/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