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正文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www.rconcon.com--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作者:郝儒杰 许敏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4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社会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作出全面部署。结合当前正处于进程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十分紧迫,十分必要。目前,成都正在落实国家要求,编制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5)》,将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文创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五方面重点推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本研究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立足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调查研究等方法,初步判断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园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新发展理念;世界城市森林公园;成都

  目前,成都正在落实国家要求,编制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5)》,将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文创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五方面重点推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本课题立足成都建设国家公园城市的伟大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考量和再聚焦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特别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研究和认识公园城市发展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有利于扩宽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视野、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公园城市发展规律。

  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现状

  公园城市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城市,特别是像成都这样大的国家中心城市开展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充分改善城市生活的人居环境,让广大市民群众有更多的真实获得,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当前社会各界的研究和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发展实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园城市从哪里来?城镇化、城市群、城市圈的推进和快速发展,在创造人类史无前例的城市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交通大拥堵,城市教育、医疗、就业、住宅的大挑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偏离人的发展道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引发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民群众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展开反思和构建,于是就有出行理念、出行方式、增长方式、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革新和变化。一些新型城市的发展理念,也被人们提上了日程,比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田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等城市形态一下子“井喷式”地呼啸而来。纵观这些概念的形成和演化逻辑,其背后都蕴含着同样的发展理念,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城市?能够让人民的生活过的更加美好。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1] 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市的发展提出了公园城市的城市新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公园城市的发展内涵,公园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

  第二,公园城市要建成什么样?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究竟长什么样?这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局,并对成都市辖区内的部分区县的公园城市建设部门,查阅了资料,也访谈了一些主要领导。在访谈的过程中,大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观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是一种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新型生态城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形成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让城市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生命共同体,要在成都公园城市中实现人、城、境、业高度融合协调。曾九利认为,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有着其鲜明的内涵特征,主要突出人与资源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用新时代生态发展的优秀成果惠及更多城市居民,形成城市格局更加优化、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市功能更加开放、城市形态更加优美、城乡关系更加融合、产业发展更加绿色,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构筑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一体性关系,实现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第三,成都公园城市怎么建?成都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公园城市,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围绕自然生态本底,全域公园体系,经济组织方式,天府文化景观体系,服务支撑体系等五大方面建设公园城市,根据规划,成都的“三步走”1战略目标,开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同时,成立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公园城市的智库,即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着力研究“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园城市理论体系”,为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再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公园城市建设进一步建言献策。吴志强认为,公园城市是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新时代的城市新模式,具有新时代思想内涵,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包括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关系、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做到公园与城市紧密交融,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公园和城市浑然一体,形成城园一体化、人人参与、以公园为导向的城市开发、中央公园区、智慧公园等等。毛其智认为,公园城市并不是专门做公园,而是要如何把人居环境做好。宋彦认为,公园城市建设不能只依赖政府财政,还应该广泛發动社会力量参与。徐林林建议,公园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建成区,在公园的空间分布上,不同城区、不同密度的区域,要做出不一样的安排。安德鲁·拉德希望成都能总结出经验,供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城市借鉴应用。另外,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举办了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成立了多个主体对成都公园城市的城市内涵研究、概念与定义、指标体系的国际经验与趋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市民生活品质、公园形态研究、城市品牌价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和研究,以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定位和使命更加精准和明确。[2]

  第四,成都公园城市建了些什么?成都要建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其中,《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坚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形成区域发展新支撑。”[3]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指出:“加速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有效承担和融合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乐园。”[4] 成都大力推动城市“东进”,跨越龙泉山发展,城市空间格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共同打造一个令世界向往的城市绿心。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辖区内的各区市全面行动,各有特色。出台了两个决定以保障公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成都市锦江区重点突出绿色,以绿色为重心加以拓展,具体分别以增加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地”为主要抓手。锦江区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充分利用公园、绿道、小游园、微绿地等打造绿的城市底色,实现城市平面绿地的升级和优化,充分利用现有的写字楼、商业体等建筑平台的顶楼、内外装饰,有效填充绿色元素,实现城市面积和空间布局的绿色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还积极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到为城市增加绿色的行动中来,充分利用居住户家中的阳台、窗台等设施来种养花草,实现家庭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同步改善,将公园形态、特征覆盖每一个家庭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最终为城市增加绿色,进一步点亮公园城市的底色。崇州市则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要抓手,根据崇州市的“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基本市情,立足市辖区内的30万亩的大田景观和7083个川西林盘,以森林康养、古镇医养、山水怡养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夯实崇州生态公园的基底。目前,崇州已经建成301医院国际颐养中心、三郎陇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蓝城·德仁堂健康小镇,为崇州推动康养与‘三医’联动、康养与旅游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探索形成了一条生态价值和绿色产业发展并重的公园城市建设道路。简阳市通过航空港、丹景山、三岔湖等生态资源,全面推进空港新城建设,着力建成丹景山山地运动公园、空港新城绛溪河流域生态公园、18号地铁沿线绿化公园等三大生态公园。[5]

  二、成都公園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都公园城市特色鲜明的实践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凸显。当前的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涌现出较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突出体现了成都公园城市是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集中反映当前成都各地的实践状况。但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没有先烈,没有没有既定的经验可供参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是一个未尽的事业,尤其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如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成都公园城市思想引领的文化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彰显。当今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已成燎原之势,多种社会思潮、思想多元碰撞。因此,如何看待我们的思想文化发展?又如何看待我们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如何理性、客观看待国际国内城市发展中人们的思想动态?都需要进一步结合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实际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进一步增强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文化引领力。

  第三,成都本土人才对成都公园城市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反映在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足。研究中发现,当前研究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些研究成果的相关作者,大多数都是外地或者国外的一些作者在关注,成都本土的作者关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的相对较少,这与有关部门关于支持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研究的相关政策的力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现实发展需要更多的成都本土人才、专家、学者加入到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研究中来,充分结合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外、经典与现代、文化与思想、社会与经济等维度来加强研究,力求描述出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趋势。

  三、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趋势

  第一,要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成果,尤其是成都本土人才关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当前,在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面临着新形势和全新挑战。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城市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开始出现了大批生态为主题的公园,丰富了城市公园系统的内涵。现代社会的种种事件、活动和电影放映、文化展览、舞会、戏剧、音乐节、儿童活动等都能在公园展开。不断更新的休闲活动,使公园始终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未来关于成都公园城市的研究要着力探寻城市公园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将大数据融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以进一步丰富现代公园城市的内涵、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和宝贵经验。

  第二,要以成都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为导向。现代城市生活,人们几乎不用带现金、证件和银行卡,可随意用支付宝、微信、银联钱包等各类支付工具,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安全便捷完成所有常见交易,已成为一种常态。国内有些城市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比如,早在两年前,贵州省就已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个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共享交换平台等系统建设,搭建了全国首个上线运行的省级卫生信息云数据中心。大数据、远程医疗、互联网+……这些几乎成为贵阳市民生活常态。这些情形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当下,医疗系统也还没有共享信息,大数据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的步伐还有些滞后,为成都人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已为大数据充分融入公园城市建设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实践证明,大数据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大数据的成功应用应该是,在政务上使政府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在商用上提高企业的效率,在民用上使老百姓有获得感。

  第三,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色鲜明的政治价值。未来的研究还应该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集中反映当前成都各地,尤其是成都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新期待进行广泛深入地阐释。同时,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一些农田开发、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安装北斗系统的数据检测仪器,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检测哪些地方农作物的涨势、哪些产品的市场交易情况,在大数据的实际运用中,切实为成都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还要立足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建设实际,结合当前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让公园城市建设更体现人的价值。最后,对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现有问题,还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来审视公园城市建设中关于人和人的价值,人的本质的核心再现,更加一定数量的对策性研究。

  实践是理论研究之母,实践没有完结,理论研究也永无止境。成都公园城市正在建设之中,本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探析城市发展脉络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规律。城市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种记忆。城市是社会发展的镜子,关照着人类朝着文明的方向前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和文明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回访记[EB/OL].新华社

  [2] 探索理想城市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成都开幕[N].成都日报,2019-04-22.

  [3]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N].成都日报,2018-07-09.

  [4]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N].成都日报,2018-07-09.

  [5] 成都要建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没错,刚刚全世界都来给它扎起了![EB/OL].

  注释:

  1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基金项目: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一般调研项目:“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项目编号:SCJD2019DY06)

  作者简介:

  郝儒杰,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讲师、《党政研究》编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四川 成都 610017.许敏,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干部,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公园城市。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xindetihui/5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