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正文

科技强国作文素材 科技强国素材人物事例三篇

【www.rconcon.com--作文素材】

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走在科技时代的时刻,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全球走向经济化科技化不再是梦想,科技也带给了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强国作文素材 科技强国素材人物事例1

  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让人们不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阐明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有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亏现象等。不久,开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察资料,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提出行星三大运动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不断发现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

  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埃及公开赛时王皓

  埃及公开赛时一打,几个外国选手都不适应。王皓拉过去的球带着侧旋,他们老想侧身,结果经常被球打到肚子上。那次比赛打完后,王皓的信心马上就上来了。教练吴敬平说, 2003 年主要练王皓反手拉过去对方回球后他下一板的衔接球,作为一个整体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环节来强化,这也是直板横打技术上的一个突破。王皓这个环节突破了,整个技术显得更厚实了。

  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创新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1899 年 6 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飞行方面的书籍。 1903 年 12 月 17 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他俩制造出人类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并且试飞成功。仅仅用了 4 年多的时间,他俩便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莱特兄弟于是在 1901 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间使用风洞进行了 200 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

  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是创新必备的可贵品质。

  高校缺乏原始性创新——学术呼唤原创性创新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我们国家的论文数已经居世界前十位了,但我们的原始性创新却太少了。

  我国大学代表原创性水平的学术指标差距巨大,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被引用率最高的教授,每年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的论文很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知识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国际竞争力相对进步不快。科技竞争力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原因。而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急起直追,印度有几所大学目前的师资、设施和管理水平正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哪一笔是自己的? ——艺术上的创新胜于模仿

  刘石庵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书法家,它能集各家之长自成一体,形成了厚重的独特风格。刘石庵有个学生,是另外一个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讲究“笔笔有来历”,不像古人之处,就认为是败笔。当他的女婿向他讨教书法时,翁说:“去问问你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女婿没有听出其中的挖苦口气,便去问他的老师。刘石庵想了一会,说:“你回去问问你岳父,哪一笔是他自己的?”这样针锋相对的质问,表明了两位书法家不同的书法见解。可后人对注重创新有自己风格的刘石庵的评价远在一味仿古的翁方纲之上。这是对两种艺术实践的公正裁决。

  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 60 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 60 岁以前。 70 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 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不断创新的海尔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78% ,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女神像翻新变废为宝 ——思维创新获得巨大利润

  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 200 吨废料,难以处理。一个名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 200 吨垃圾很快被一抢而空。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使别出心裁的他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由此而获得大利。

  熟谙传统富于创造的马连良——创新要建立在传统之上

  北京京剧团 1959 年演《赵氏孤儿》,由马连良饰程婴。在“说破《雪冤图》”一场中,当孤儿赵武叩门,念“开门来”时,程婴有一组“闻声大惊,急向右转身,甩髯口,左手掩桌上画册,脸向外场,战抖”的身段,接着唱“叩门声吓得我胆战心惊”。有一天演完戏,马连良问他的得意门生马盛龙:“你知道我这身段是从哪儿来的吗 ? ”马盛龙一时想不出,马连良笑着说:“我是化用了《朱砂痣》里‘病鬼'的身段。不过那是向左转身,右手扶桌,我把它反过来了。”马盛龙这才悟出其中道理。

  马连良常说:“革新要有所本,创作要有所需。”他本人在艺术实践中确是这样做的,由于他谙熟传统,又富于创造,才以柔润、潇洒的风格,形成了“马派”艺术。

  丁肇中独辟蹊径攀高峰——勇于创造,不怕阻力

  在微观物理学中,高能条件下只能产生一些寿命极短的粒子,依照惯例,探索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的仪器足以应付。 19 世纪 70 年代初,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因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 ! 创造性的思维在获得成功之前,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弃。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 1974 年,丁肇中发现了 J 粒子,这一发现轰动世界物理界

  科技强国作文素材 科技强国素材人物事例2

  海南文昌,中国距离赤道最近的火箭发射场。

  就在5 月5 日18 点,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首飞,将近22 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

  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两万公斤”的航天器,再次打破中国火箭纪录,进一步奠定了“胖五”家族——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同属于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家族”,由于火箭芯级直径大,被亲切的称为“胖五”。)

  “胖五” B 档案

  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五号B 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全长约53.7 米,直径5.2 米,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 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 吨,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运力强

  长五B 火箭将我国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22 吨以上,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空间大

  长五B 火箭拥有目前我国最长最大的整流罩,是我国现役火箭最大整流罩容积的1.8 倍,可以轻松装入10 多米长、4 米直径粗的空间站核心舱。

  长五B 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王珏

  长五B 火箭首飞成功,全面验证了火箭总体和各系统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后续我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I 、实验舱II 等三个舱段都将由长五B 火箭送入轨道。

  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 年前后建成,可望在近地轨道在轨飞行10 年以上,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

  人民日报:航天人的使命

  航天是个系统工程,圆梦靠的是团队作业,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重大的灾难。大到火箭、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站三个舱体,小到一枚螺丝钉、一个叶片、宇航服的一角,都离不开殚精竭虑的研制攻关和一丝不苟的论证检测。他们有人把发射场当成了第二个家,把对亲人的深深牵挂藏在心里;有人争分夺秒抢进度,全力以赴保质量,把不知疲倦当做日常加油。但每次问及工作感受,航天人回答最多的两个词是“荣幸”和“值得”。星汉迢迢,当个人命运融入历史车轮,当自我实现和国家荣耀相连,谁说不是一种幸运呢。

  中安在线:向着星辰大海砥砺前行

  从“天眼”到“嫦娥”,从火星到暗物质,星空浩瀚无垠,中国的探索之旅从未停歇。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航天梦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动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合力。面对星辰大海,长征五号B 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它的价值在于,不仅点燃了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更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前进脚步,于中国还是世界而言,都是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壮举。

  写在最后

  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所有航天战线勤劳奋斗的人们,尤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鼓起创新探索的精气神,勇闯科研“无人区”,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加强大的力量支撑,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越迈越大、行稳致远。

  科技强国作文素材 科技强国素材人物事例3

  高新技术产业的价值

  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曾提供这样一个数据:根据经济部门研究的结论,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人均年产值只有几千元;传统的工业生产,人均年产值可以达到几万元;只有高新技术产业,人均年产值才能高达十几万乃至几十万。

  人才与“第一生产力”

  人才专家王通讯说:“科技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国际上的.科技和经济的竞争,说一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活的载体是人才,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

  机密情报公开

  电脑窃贼破译了英国电讯公司的数据库密码系统,窃取了英情报机构存放在该公司数据库的大量机密情报,包括英国秘密军事防御设施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英情报机构反间谍人员名单、皇室和内阁成员的机密电话号码和设在英格兰北部的美国一家通讯中心的详情等。这个窃贼把获取的情报通过国际上最大的计算机数据网向全球数百万联网用户传送。这引起英情报机构的极大恐慌,这也是英国近年来利用高科技犯罪最严重的泄密事件。

  我国航天科技

  《信息日报》消息,我国航天技术已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一是卫星回收技术,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掌握了这一技术;二是一箭多星技术;三是卫星测空技术;四是高以低温燃料火箭技术;五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

  北京重奖科学少年

  新学期伊始,10名具有杰出科学才能的中学生被授予“北京(雷达)科学天才少年奖”,其中一等奖奖金1万元。此奖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唤起社会各界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两弹之父”钱学森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毅然回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祖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曾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回国后,立即和邓稼先等人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60年代中国的“两弹”爆炸和后来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上海重现登月奇迹

  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25年后,人类登月的奇迹首次以实物形式出现在上海。上海体育馆举办了“太空时代”展览会,吸引了5万观众观看了月球车、登月舱、月球岩石、月球探测器等。曾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美国宇航员尤金·舍南特应邀来上海。

  人类的火星生存

  现在全球人口57亿,到2800年,每人平均陆地仅40平方厘米,拥挤程度如人在上班高峰时的公共汽车里。人类计划将火星改造成能生存的第二故乡,计划如下:2030年—2080年,为火星加温;2115年,空中出现蓝色的云彩;2130年,平均气温达摄氏零度,火星上长出树木,大约有25万人生活;2150年,火星解冻,各种小动物可在户外自由呼吸;2170年,改造火星计划完成,实现人类在火星生存的幻想。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zuowen/1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