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报告汇报 > 方案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正文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十一篇】

【www.rconcon.com--社会调查报告】

加伦首先提出了气质的概念,用气质取代了希波克拉底体液理论中的人格,形成了四种气质理论。到目前为止,这种分类方法已经在心理学中得到应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篇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女性气质培养1、培养自信。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自信的女人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质,要成为有气质的女人,就要培养自信,学会自立自强,不必依赖别人。

  女性气质培养2、学会坚强。

  21世纪';今天,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女性,女性地位提高,女性不如男性。看到成功的女性们,哪个不是气质满满的,这个气质来源于她们的自信和强烈,同样是女性的你为什么不学习强烈呢?

  女性气质培养3、行善乐趣。

  每个人都应该善良,让自己充满爱。积极帮助别人,珍惜弱小的群体,珍惜动物等是你能做的事,也是你善良的表现,善良的你更快乐,更耀眼。

  女性气质培养4、不断学习。

  多看书、多看书,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自己所用。好的知识能给你带来好的熏陶,你的思想、说话、行为逐渐规范、守礼,气质也自然表现出来。

  女性气质培养5、保持良好的心情。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让自己乐观、积极、向上、豁达地接待人,让你更加幸福、平静、温和、高雅,这就是你气质的表现。

  成为有气质的女性,越早培养越好,看了这次的内容,马上开始培养个人气质吧

【篇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与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于2004年8月19-20日共同举办了“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这一区域性的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目前已成为讨论东北亚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个颇具影响的论坛,也成为吉林大学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学术活动。

  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中国东北振兴”,有30位中外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和自由发言,就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中国东北振兴、东北亚能源开发与合作、东北亚地区安全与朝鲜半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关于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为基础,以地方间合作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先导,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和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贸易、投资及地方性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区域政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区域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区域经济贸易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层次还比较低,在制度性合作上仍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为此,有代表提出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中需要解决五大主要课题,即努力树立共赢意识和建立互信机制,努力形成有效的制度性合作机制,努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行政主体从以地方政府为主向以中央政府为主转变,努力创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软硬件条件。

  在深入分析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今后在积极推进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加强各领域的实质性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应大力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尽管三国间现在还存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能源问题等阻碍区域合作的不利因素,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以及亚洲区域合作的迅速发展,三国地理相邻、经济互补、经济关联度高等有利条件,已使中日韩三国在原来良好的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向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三方合作发展成为可能。

  也有代表强调,由于中日韩三国在开放各自敏感产业部门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且存在着制约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外因素,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和充满挑战的过程。有鉴于此,有代表认为,为降低东北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难度,减少国家层面自由贸易区给参与国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首先从建立限定区域的地方性自由贸易区开始。

  在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以及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有代表提出了今后区域合作的努力方向。中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可以本着互惠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发挥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协调能力,努力推进与各方的协商与合作,同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共同探寻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合作形式与合作机制,从而成为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力量。

  二、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东北振兴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之间存在着互为机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东北振兴为东北亚各国构建起区域经济合作的广阔平台:一是东北振兴战略为中国东北地区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可靠制度保障,二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为东北亚地区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三是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将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东北亚合作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一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二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力量,三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东北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潜在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四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提高中国在东北亚核心地区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工业能力;发挥中国在东北亚核心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动性,进而推动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把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置于东北亚工业发展、经济一体化的网络中,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重建。

  关于东北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问题,有的代表指出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整个东北地区在产业技术上的落后,因此,技术变革才是东北振兴的根本出路。有的代表则认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以提高原有大型优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产业集群为基础,在充分利用东北亚地区区域优势的同时,形成具有区位特色的东北物流网。还有代表认为,东北三省地域相接、人文相亲、资源互补,具有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共同体的深厚物质和社会基础。在振兴东北的过程中,要冲破行政区域限制,取消各种行政壁垒,形成东北地区统一的共同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有效解决市场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关于东北亚能源开发与合作问题

  东北亚地区是能源与安全结合最紧密的地区之一,亚洲前三位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中、日、韩三国都位于本地区,而俄罗斯则拥有的丰富石油资源,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随着经济发展和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尤其是石油问题将变得越发敏感。与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一种观点认为,为了维护有关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利益、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以及推动东北亚合作进程,东北亚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俄等国,应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合作代替竞争,构建东北亚能源共同体。而构建这一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东北亚石油安全多边合作保障机制。

  就构建东北亚能源共同体问题,有代表认为目前已具备构建东北亚能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表现为: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东北亚油气管道项目已进行了较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东北亚地区各国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双边及多边合作。

  关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领域问题,有代表认为,尽管由于能源利益的重叠,使中日韩的能源竞争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考虑到目前中国正在全面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新能源、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的需求正不断上升,因此,在能源科技领域中日韩存在着广泛的合作潜力。

  四、关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与朝鲜半岛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保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提和保障。冷战结束后,尽管东北亚区域安全形势和国际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旨在改善区域安全环境的努力却在一直进行。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建立相互信赖关系、推进区域政治与安全、扩大区域合作等问题上,有关国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并进行着积极的努力。围绕共同关心的区域安全与合作问题所进行的双边和多边政治对话及协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不可否认,冷战时期遗留的同盟关系依然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也有代表认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目前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缓和与对抗同在的特点,安全与合作机制的发展陷入大国关系结构性矛盾之中,意识形态因素继续制约着一些国家关系的改善。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机制的发展已落后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

  有代表认为,日本通过“有事法制”,强化日美同盟,扩大自卫队的任务和活动范围,特别是日本安全保障政策从“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的转换,标志着战后50余年来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正经历着重大的转折。这将使东北亚地区安全保障的战略平衡产生新的不稳定,使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化。有代表指出,日本不断发展军力,不仅会改变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甚至对整个世界的战略平衡格局,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趋势的及时跟踪和把握,是今后不能忽视的课题。

  朝鲜半岛问题,特别是朝核问题是本次会议关注的又一焦点问题。有代表认为,朝鲜半岛问题的复杂性源于南北关系的复杂性,源于周边大国关系的复杂性,还源于地区安全体制和南北体制矛盾交织的复杂性。朝核问题的解决,对东北亚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有代表指出,朝核问题应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但其过程将是协商再协商的艰难历程。目前朝核问题得不到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布什政府未能制定出长期的对朝战略,以及美朝、中美、韩美之见的巨大的意见分歧。

  关于朝核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代表指出,尽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暂时未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形成实质性的突破,但它毕竟为外交解决朝核争端打开了大门,为东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机制创建了一个平台,对于开启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许多代表还对东北亚区域专项合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代表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了今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景,认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作是具有很大潜力的领域。为了加强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必要在东北亚建立高层人力资源合作协调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合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学者也就东北亚贸易、投资、旅游、资源环境和教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总之,这次会议涉及的内容广泛,讨论的重点突出,理论意义与现实作用兼备。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拓展东北亚合作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围,丰富东北亚理论研究内容,把东北亚区域理论的研究引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

  此次学术会议于8月20日结束,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吉林大学“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和平与发展的平台。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我们总结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东北亚地区合作与开发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展望新世纪东北亚地区的发展未来,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篇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摘要:伴随女性主义的女性气质作为独特的概念,其内涵定义可以从生理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但其概念定义也体现了女性气质的塑造和培养受自然环境、文化、社会风气、家庭教育、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此相对,女性气质的培养也需要根据其影响因素从内外、控制、无法控制等多维考虑。

  关键词:培养女性气质影响因素。

  近年来,超女声、偶像来了、我们来了、天使之路等女性节目的受欢迎,引起了女演员们服装、饮食、健身、化妆等方面的关注和话题。气质这个词在大众形容女明星时被广泛提及,随之而来,女性气质也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评价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是女人味呢?又该如何培养女性气质?

  1.气质的概念类型和女性气质的内涵。

  想要了解女性气质,首先要了解气质的内涵和类型。普通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稳定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类型最早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他根据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四种体液的混合,将人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多血质行为的特点是活泼活跃,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容易转移的粘液质行为的特征是稳定、安静、容易忍耐、情绪不暴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反应缓慢、沉默的胆汁质行为的特征是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急躁、冲动、情绪变化激烈的抑郁质行为的特征是情绪性高、情绪体验深、善于感知他人不易感知的细节、行动迟缓、不强、孤独。后来的研究表明,根据血液划分气质类型并不完全科学,但四种气质类型的概念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女性气质只是在气质前加上女性这个词,其概念的定义不仅仅是在气质概念上简单地加上女性,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气质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笔者从生理学和社会学方面分析了其内涵。生理学上,地域差异影响女性的生理发育,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身心发展差异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类型,自然形成了对应的女性气质。例如,北方女性的性格豪爽的气质多么豪放的南方女性的性格多么柔软的气质多么温柔。但生理不决定气质,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女性气质是个人社会化的标志和女性群体特征的个性化表现,也是女性社会性别的外在标志。女性气质是女性行为和外表的规范。女性主义的先驱穆勒对女性的气质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对女性本能形成的观念,完全是经验的总结,没有哲学和分析,是基于最初存在的事例,其奇怪的程度在不同国家流行的观点各不相同……东方人认为,女性本质上特别落后于肉欲的印度作品一个英国人通常认为女人天生冷漠。关于女性变化的谚语大多来自法国。在英国,普遍的评论是女性比男性更坚贞。

  还有一些女义者认为女性的气质是男性权利的产物,是女性对男性权威的依赖,是男女错误的社会表现。例如,女性气质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波伏为具有女性气质,就像残疾、被动、服从一样。本文的目的不是批判和讨伐男权,而是着眼于女性气质本身,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特性,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在成为大众口中有气质的现代女性的同时,女性真的可以成为自己。

  2女性气质的影响因素。

  2.1自然环境影响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促进女性气质的多样性。

  自然环境是影响女性气质的基本因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当地气候、土壤多少、海陆位置、植被复盖率等,影响当地生产方式,影响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促进女性气质的多样性。

  北方气候四季分明,土壤范围广,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社会角色是家庭生活中支持家庭运营的另一半劳动力。南方水域范围广,土壤贫乏,是典型的鱼米之乡,由于男性经常外出发展贸易,女性的社会角色偏向于贤妻良母。另外,气候决定北方多生产棉麻,纺织品也多生产粗布麻衣,南方生产丝绸,北方女性服装多生产粗布,南方女性服装华丽,女性外观差异大。各种因素决定了北方女性气质豪放,南方女性气质温柔。经济基础决定了高层建筑,南方的发达经济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女性有机会熟读古典,养活性格。北方的女性大多忙于生活,没有时间照顾他,自然粗豪。

  2.2文化影响女性身份的认同,创造女性气质的强对比性。

  文化影响女性的气质。文化一般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分析。在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使女性失去自己,依赖男性权利,但传统文化也尊重修身、修心、修德,女性气质多为儒释道式的内向力,如温柔、包容、善良、安静等,关公文化精神式的外向张力如果断绝、独立、大气、毅力等,本质上大部分女性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正确定位,无法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女性气质在群体上表现为相夫教子。

  现代文化传播的解放精神,使新时代的女性不再局限于小家庭的天地,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女性对自己有比较正确的认同。女性气质的集体特征表现为具有女性味道的现代女性:独立、智慧、美丽。正如美国女主义学者和专栏作家苏珊·布朗米勒所说,她们在——如果不是实际的自由选择,至少在她们的意识中——更接近她们自己的方向。

  2.3社会风气影响女性价值选择,形成女性气质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是人生存的土壤,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和变迁是女性气质变迁的社会土壤。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社会风气和自己的限制下没有选择馀地,被迫成为男性权利的牺牲者,但当时的大多数女性认为这是符合正统模式的,在自我接受中将女性德的女性形象规则传达给下一代女性。

  新时代的女性追求自由,拥有反叛精神,女性独立成为社会的主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女性在公共领域越来越有发言权威。教育界如叶澜,其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理论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商界就像董明珠,她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性的管理,为她赢得了赞扬……女性节目和电影剧《我们来了》、《欢乐赞美》等热情也为现代女性形成了自己的气质提供了榜样。

  2.4家庭教育影响女性角色的形成,实现女性气质的家庭化。

  家庭教育是女性气质最直接、最有冲击力的因素。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前者是指教育者在家庭中受到的家庭成员(无论长大还是幼小,主要是指父母)给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经验或有意识、有形或看不见多种影响,后者是指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教育者产生的隐性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物质条件、家庭风格(精神条件)、家庭文化水平等直接影响个人成长,女性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其作用更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作为家庭教育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和冷淡型。在民主型家庭中,女性的成长往往是独立自主、自信、民主的。在溺爱型、放任型家庭中,女性在成长中逐渐变成了不独立、宣传、霸道的极端性格气质。在专制型、冷淡型的家庭中,女性的气质往往倾向于冷漠、胆怯或极端反抗。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女性角色的成功塑造至关重要,女性气质的表现具有浓厚的家庭色彩。

  2.5个人因素影响女性的自我发展,表现女性气质的个性化。

  个人因素是女性气质塑造最根本的主观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先天发育的外观、身高、肤色、智力发育等,也包括后天接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个人素养。个人因素在内在和外在层面展现女性自身的发展,展现女性气质的个性化。

  先天发育的外表、身高、肤色等不能自主选择,但这是女性先天的独特外表特征,是女性气质个性化的生理基础。

  后天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熏陶的个人学识修养因先天智力发育程度等影响而异。理想化的状态是女性个人修养学识的提高,弥补了天生外表不太优秀的女性生理弱点,丰富了她们的心灵世界,对世界人事有自己的见解,其思想水平的成熟影响了自己的发展,使女性优雅,成为读诗书的女性

  3.培养女性气质。

  女性气质是多重影响因素的综合概念,也是女性气质的个性化和集体化特质。女性气质的培养也应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从内外影响因素来说,自然环境、文化、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是外部影响因素,个人因素是内部影响因素。从控制和不可控制的维度来看,自然环境、个人因素的先天自然性是不可控制的因素,文化、社会风气、家庭教育是可控制的因素。

  3.1内外因素共同培养女性气质。

  由于女性个人发展是主要客观因素共同发展的,女性气质的形成和培养也离不开内部好的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是塑造女性气质多元化的基本影响因素,创造比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气质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气主要影响社会水平女性气质,女性应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熏陶,抵抗不良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语言在文化和社会风气中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家庭教育应为女性气质形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民主型教育方式,避免溺爱和专制。

  个人因素作为女性气质的最基本因素,女性必须根据自己的特征个性化发展,在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外部因素的帮助下纠正,发扬先天优势,使自己成长为个性化的新时代女性。可以学习诗歌赋予,提高自己语言的高雅性,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优秀的文化世界。

  3.2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协调培养女性气质。

  要扬弃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女性气质培养塑造良好的文化和社会土壤,适当培养艺术才能。在物质层面,家庭必须在能力和范围内培养女性健康的金钱观、价值观。

  自然环境和个人因素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无法控制。然而,人们无法控制自然,但他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对于无法控制的个人因素,应该坦率面对,欣然接受,取长补短。

  总之,理想女性气质的培养不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其培养更加复杂多样。多年来,女性气质和女性主义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政治、文学、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气质是独特的概念。

必将持续为人们所关注。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著. 普通心理学[M].第4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2]叶奕乾. 个性心理学[M].第4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5).

[3]苏红军,柏棣.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L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6-217.

[4]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3.

[5]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88.

[6]高颜颐.闺塾师——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48.

[7][美]苏珊·布朗米勒.女性特质[M].南京: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37.

[8]骆风.简析当代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17-18.

【篇四】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总结了辽宁省现金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结构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现金收支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针对现金供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金运行;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4-0060-03

   一、辽宁省现金运行的总体情况

   辽宁省是传统的现金投放地区,自1980年以来的30年间,除了4年是少量回笼以外,其余年份都是净投放。但是辽宁省净投放总量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高,全年净投放在50亿元以内的年份在一半以上,净投放在100亿元以内的年份占到90%。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还曾出现过净投放在零值上下小幅波动的情况。2004年后,现金净投放量开始持续显著上升(见图1)。

   从每年12个月现金运行情况来看,单月现金净投放量前两位往往出现在1月份和12月份(见图2),表明春节前期和元旦前期,是现金投放的旺季;4月份、9月份也会出现两个现金投放的高峰,说明由于“五一”劳动节和“十一”长假前期城乡居民提取现金以备节日消费之需,导致现金支出大量增加;3月份、5月份、10月份现金运行都呈现回笼态势,这与节日过后大量现金存入银行有直接关系。

   从现金收支的结构性分析来看,储蓄存款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等项目在全年现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储蓄存款支出、行政企业管理与经营费支出、工资性及个人其他支出等项目在全年现金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项目的前三位比较固定,几乎多年未变。

   二、影响辽宁省现金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现金投放量,与本地区经济总体状况息息相关。当经济高涨时,现金投放量持续增大;当经济低迷时,现金投放量随其缩减。此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一般会引起配套资金相应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引起现金投放的同方向变动。2007年国际能源价格、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股市楼市行情火爆,物价水平一路上扬,辽宁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现金收支及净投放量均有大幅上涨。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中国经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辽宁省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出现明显下滑,现金收支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现金收入下降的幅度大于现金支出下降的幅度,导致现金净投放量反而显著增加。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辽宁经济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出口、消费、固定资产投资都出现显著的增长,现金收支也随着经济的好转稳步增长,现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现金支出增长的幅度,导致现金净投放量有所下降。

   (二)储蓄存款收支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辽宁省储蓄存款收支多年来一直是现金收支中最为活跃的项目,始终呈现大进大出的格局,仅此一项就占据现金收支总量的75%以上。城乡居民消费和投资行为与储蓄存款现金收支密切相关。一是当国内外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辽宁省企业经营效益好,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增加,储蓄存款收入和支出同时提高,反之,当经济不景气或萧条时,储蓄存款收入和支出同时下降。二是当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时候,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支出上升,储蓄存款现金支出上升,反之,当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时候,储蓄存款现金支出下降。三是当储蓄存款利率下调的时候,居民结余的钱并不积极存入银行,而选择其他投资机会和消费方式,从而减少了储蓄存款收入,反之当利率上调时,储蓄存款收入将增加。四是当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下降的时候,居民投资收益大幅缩水,购买股票、基金及理财产品的热情大减,导致存入投资账户的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大幅减少,反之,当股票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将导致存入投资账户的储蓄存款现金收入大幅增加。此外,股民在投资获得收益后,也将带动储蓄存款现金支出增加。以上这些情况在2007年、2008年、2009年我省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复苏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农副产品收购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进一步增加,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收储地大部分在农村,且基本上用现金支付采购款,因此农副产品采购对现金收支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以粮食收购为例,由于受到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限制和农户传统思想习惯的影响,农户与粮食经纪人之间、粮食经纪人与收储企业之间,基本全部用“一手钱一手粮”的现金结算方式,每到收购季节粮食经纪人携带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现金走村串户进行收购,对当地的现金投放回笼造成很大的影响。受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特点和农副产品成熟季节不同的影响,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也呈现出季节性特点。如铁岭、锦州等地,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每年11月至春节前大量收储玉米,现金投放量较大;盘锦地区,水产商贩在每年9月至10月大量收购螃蟹,现金投放量大量增加;鞍山、葫芦岛等地,果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每年9月至11月的水果采摘季节收购水果,现金投放量较大;大连、营口、丹东等地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在每年9月至11月大量收购海产品,现金投放量较大。

   (四)工矿产品采购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辽宁省是资源大省,原油、煤炭、铁矿石、钼矿、镁矿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钢铁企业、煤炭企业及其他工矿企业众多。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辽宁中部经济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老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工程稳步推进,使工矿产品的采购量大幅增加。最近几年,国内工矿产品价格总体上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而持续上涨,导致省内企业工矿产品采购支出大幅上升。现金结算在省内工矿产品采购交易中占有相当比例,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煤炭、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采购地和客户很难长期集中到一地一户,并且采购地多在农村山区,离金融机构远,如果采取支票、汇票、信用卡等转账方式结算,除了信用问题,还有票据交换时间长,影响交易效率的问题。此外,非现金结算方式或多或少都收取一定费用,而煤炭、矿石等工矿产品为能源、资源型消费品,采购频率高,结算金额大,采取汇票转账等非现金方式相应增加了结算成本。二是省内矿产资源紧张,采购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以铁矿产品加工企业为例,铁矿石消耗较快,企业为了争夺原材料市场,往往用现金直接到矿石开采企业手中购买,现金结算具有很强的机动性,竞争性,更容易获取原材料。三是工矿企业为了生产和经营,都库存了大量的现金,作为流动资金和周转资金,为了避免相互拖欠资金而产生债务纠纷,买卖双方都比较认可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由于现金结算方式在交易中占有较大比例,使得工矿产品采购支出大幅上升带动省内现金投放大幅增加。

   (五)突发性因素对现金收支的影响

   一些诸如政策变动、自然灾难、疾病等突然性因素也会对现金收支产生重大的影响。如2008年底,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迅速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得现金投放量随着各项财政拨款的增加、银行贷款的增加而大幅增长。又如2009年9月,“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突然进入高度传染期,发热人群增多,在全省引起了一定的恐慌,部分学校封闭、停课,市民减少到人群聚集区活动,甚至减少外出购物,这些都较大地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量。此外,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改革,公务员、部队的工资待遇水平调高,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这些政策的变动都在短时间内使现金投放量迅速增加。

  三、保证现金供应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现金投放回笼的分析预测工作,为保证现金供应提前做好准备

   现金预测工作就是在把握现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各项政策,对现金收支作出分析,从而为保证现金供应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人民银行应集中力量,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历年现金的投放情况,努力提高把握现金运行规律的能力。同时,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了解当前经济运行状况,深入分析各种政策的影响,掌握近期本地区现金运行的趋势及特点,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增强现金投放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分析预测水平。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存取款预约制度,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的存取款行为,增强商业银行现金需求预测的可靠性,使现金供应的准备更加充分。

   (二)充分发挥人民币流通监测网的作用,实现各券别合理搭配

   建立人民币流通监测网有利于人民币流通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根据总行要求,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点,监测网点中既包括商业银行,也包括使用现金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监测网点的作用,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定期反馈和定点监测制度,全面掌握辖区人民币流通情况,主动调节流通中的券别结构,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各项监测指标,并深入市场开展调研,根据监测信息反馈,准确测算市场人民币各券别流通需求量,用好现有人民币存量,适时保证流通中增量,既保证各券别的充分供应,又节约使用,提高周转速度。针对监测中发现的流通中小面额人民币紧缺的情况,应加大对10元、5元券的投放力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监测信息反馈,测算出小面额货币需求量。然后按照各家商业银行客户群情况和窗口现金收支额,向商业银行比例搭配小面额货币,实现大小面额券种合理供应。同时,停止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发行库缴入小面额完整券,只允许小面额残损券缴入发行库,并要求商业银行对小面额货币经过窗口挑残后即收即付。最后,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库存情况,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将小面额货币投放社会。

   (三)大力倡导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不但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还可以减少现金投放,确保资金安全。因此,人民银行应积极鼓励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和使用,同时探索建立合理的现金结算收费制度,解决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现金使用无序的状态,从而减少大量使用现金带来的高成本和风险隐患。此外,应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结算效率,降低非现金支付结算收费标准,促进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使用。

   (四)做好现金供应的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于影响辽宁省现金运行的因素众多,与各种因素有关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政策变动、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疾病疫情都对现金供应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人民银行应在做好日常现金供应工作的同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防范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浙江省现金投放模型研究》[J].《浙江金融》.2008年7期。

   [2]武英.《山西省现金收支特点分析》[J].《华北金融》.2008年6期。

   [3]孟建华.《正确处理我国现金流通中的几个关系》[J].《新金融》.2008年12期。

   (责任编辑王若平)

【篇五】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使商业贸易手段不断变化,而相应的辅助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行业中的重要类别,公路货物运输行业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近年来,公路货物运输增速显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公路货物运输;影响因素;发展策略

  一、影响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在工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总投资持续增长的刺激下,工农业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需求逐年增加,极大地提高了公路货物的周转量。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不断进行,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带动了公路货物运输结构的调整,公路运输的品类、质量和运量都有所变化。调查显示,工业制成品、生活类消费品和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在公路货物运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物流需求逐年增加,成为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团化的产业优势在不断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的产业商圈,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共同体在不断形成,这种经济体系不只促进了商圈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商品交流,也提升了商圈之间贸易量,刺激了公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最后,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我国国家财政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步增长,态势良好,国内总体购买力提升,再加上我国民众越来越多地倾向通过网络购买本地没有的或者价格优势明显的货物,这也为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二、公路货物运输中超载现象是目前管理中的难题

  (一)严厉打击治理公路超载中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的公路交通秩序

  要立足治理超载超限的大局,認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格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依法治理超载超限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对未经许可,违规擅自改装车辆的单位和个体业主,应审查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对抗拒依法治理超载超限,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审查是否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对在路面或检测站内起哄闹事,造成交通秩序严重混乱的应审查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对以疏通关系为业,专门从事疏通关系过超载超限检查站,向个别执法人员行贿,从中牟利,应审查是否构成行贿罪;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审查是否构成妨害公务罪等等,以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依法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保障公路交通管理职权的廉洁运行

  近几年,在交通运输管理环节,利用职权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检察机关应充分履行反贪污贿赂及反渎职侵权职能,进一步加大办案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交通、公路及车辆管理职权,与社会闲散人员内外勾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索贿行为;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交通、公路及车辆管理职权,不正确行使职权,或超越职务范围、限度行使职权,不恪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拒绝或放弃履行职责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行为,切实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三)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应该说依法治理超载超限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对办理超载超限案件中遇到的问题,检察机关应注意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出检察建议。如提请公安交管和车管部门注意加强车辆落户和审验的源头管理,把好车辆落户关和审验关;提请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注意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设置固定或临时检查站点,选择、配备必要的称重设备、卸载机具和卸载场地;提请市容部门注意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加大对未加苫盖的散体物料的运输车辆的处罚力度;提请质监部门注意加大查处违规生产超标车的企业力度;提请工商部门注意加大对违法改装车辆的经营业主的处罚力度,从而切实维护交通运输管理秩序和法律的权威。

  三、影响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行业因素分析

  (一)公路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交通运输业的固定总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国的公路总里程在不断增加,这为公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另外,在现代化物流的背景之下,公路货物运输的仓储能力、装卸能力在不断提升,货物中转站的优化布局进一步实现,这都为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二)公路货物运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现代物流运输组织和管理方式的运用

  为了适应商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公路货物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在不断进行,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行业内逐渐开展了规模化经营并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强强联合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资源的开发深度与综合利用水平,并不断强化跨行业、跨区域的货运信息交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货物的

  空间调度,大大提升了公路货物运输的效率,降低了公路货运的成本。这种现代化物流运输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的运用,对于促进传统公路货物运输在新时代的迅速发展意义重大。

  (三)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进步,保证了公路货物运输设备的高速化、重载化、专用化、智能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大型重型货车、集装箱运输车、冷冻冷藏货车的不断发展,在提高运输能力和货物装卸、疏运能力的同时,也使公路货物运输更加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对于提升公路货物运输的效率、提高交通运输产业的环保适应性大有裨益。另外,交通运输工具的现代化水平也大大提升,在运输车辆上配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实现对货运行为的实时、跨区域、不间断监控,成为规范运输活动,提升运输活动的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四)加大投入,推进绿色运输进程

  实现清洁生产与清洁物流对于公路危险货物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在节能减排大环境背景下,要加大清洁技术的投入,优化物流设备,降低成本,控制污染源。清洁物流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能够提高本企业的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对于运输行业而言,需要始终贯彻清洁采购、清洁保管、清洁运输与清洁装卸的理念。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尤其要注意对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的控制。同时要加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合理设置行车路线,改进物流环节中的设备、运输、装卸等环节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由于危险货物在运输途中,很容易出现、爆炸、燃烧及泄露等事故,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实现绿色交通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使用清洁燃料,对内燃机的结构进行改造,提高效能,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出现有毒物体泄露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想要更好地实现绿色运输,需要对危险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详细规划,尽量缩短路线,降低空载率,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保证运输人员安全。

  四、结论

  公路运输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崭露头角;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代理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参考文献:

  [1]王玉侠,张海燕.公路危险货物运输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2]张丽丽.公路危险货物运输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7(10).

【篇六】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一个人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气质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再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气质也是分很多种类的。比如张扬、灵性清秀、妩媚,还有一种就是更难达到的高贵。有些气质是生与俱来的,如果没有天生的就只能是后天培养的。张曼玉10年前和10年后就好比两个人!气质和修养完全可以后天培养的,没有人天生就非常有气质,不过女人的气质是要靠内涵体现的。了解自己是哪种类型,然后再为自己创造后天的完美气质。气质确实有天生的和后天教育培养的,不过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天生因素和教育背景下,你可以试着培养自信!有自信的女子才会美丽,但不能失去谦虚!从小不一样的环境会造就不一样的人,一个人的阅历、学识,对自己的了解程度都会对气质有一定的影响。 气质是内在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化妆虽能改变容貌,但是气质这东西就是要靠内在修养,如果要将气质用外在的东西表现出来,那就是做作。女子的气质美,是女子美的全部表现。气质美,会使男士们忽视其貌而永存其美。气质美的女孩,即使长得丑点,人们也根本不会说她丑。无知的美在外表,其实很难在男士们的心底烙上美印。

前者高雅,后者俗气。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女子,比用服装和打扮来美化自己的女子,要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前者使人活得充实,后者把人变的空虚。而最完美的恰恰是两者的结合。气质美,至少蕴藏着真诚和善良。一个虚伪和恶毒的女子,很难想象她有什么祥和与美好。

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优雅大方、自然的气质会给人一种舒适,亲切,随和的感觉。气质不是学来的,而是培养出来。作为女子不能说太多,但要什么都懂。平时要多学东西,多看书(不是看八卦杂志)。读书是最基本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拥有渊博的知识,既使你没有很高的学历,也要利用业余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就一个外表漂亮的女人,一张嘴言语粗俗原形毕露,那样就毁了你所有的形象,所以提升品味不能仅仅从穿衣打扮考虑,你还要充实大脑,开阔眼界,扩大改变你的思维格局,你会发现,打开视野,你的眼前异彩纷呈。读多点书眼睛会更明亮,眼睛里面毕竟是化不了妆的,有些女孩子虽然漂亮,但看眼睛的话却空洞无物。经常练芭蕾舞和瑜伽,没事的话去学学跳舞(赫本的气质就是练芭蕾舞练出来的)或者锻炼身体。还要多学学交际。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这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她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交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所谓“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有道理的,你可以接近一些气质好的人,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一些。

要想以后过高品质的生活,有一定的个人的品位和修养是先决条件。个人修养绝对是和从小的教育息息相关的,而生活品质则是靠对生活的认识,在生活中积累而来的。如果说你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一个办法,从各种渠道了解各种领域,从而增加你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多一些判断力;体会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积累生活经验。

A、自身外在气质的培养:

1、站:站一定要挺,抬头挺胸收腹,头别仰上天,胸别挺出去了,一切要平,这是最起码的站姿,而且不管在哪里,在哪种场合,只要是站就要保持这种形态,长久下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你说不行,我站不出那效果,那就回家,脚跟、臀部、两肩、后脑勺贴着墙,两手垂直下放,两腿并笼做立正姿势站上个半小时候,天天如此,不相信你站不出那效果来。

2、坐 : 坐姿一定要雅,上身要正,臀部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腿可以并笼向左或向右侧放,也可以一条腿搭在另条腿上,两腿自然下垂。但切忌不能两腿叉开,腿也不能翘椅子上,如果你还没习惯的话,就利用工作中休息的时候来锻炼一下自己。

3、走:走先用一下站的词,抬头挺胸收腹,别总是低头数自己的脚指头。走在路上就把路当你家的,你的T型舞台,但也不是要你走的横行霸道,要走的旁若无人,目不斜视,走出自己的气势,不要急

步流星,也不要走的生怕踩了路上的蚂蚁,不快不慢,稳稳当当。剩下的就是走姿了,可以扭,臀部的扭动更显你的腰姿,但不要上身全跟着动起来,给人看上去轻浮感,两手垂直,轻轻前后摇摆,别是走军姿,也不是走正步,要自然。

4、装扮 : 干净精致的妆面,得体大方的衣着更凸显良好气质。妆面不一定非得面面俱到的修饰,强调你面部的优点,弱化你的缺点就是最聪明的女人,服装不一定要非是名牌,但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年龄,身材,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一件好的衣服穿人家身上很好,但不一定就适合你穿,找出你的风格做与众不同的你。服装从上到下不要超过三个颜色,以深色为主,高跟鞋一定要穿,一定要穿那种很女人的高跟鞋!衣服不能太花哨,越简单越好!

5、自信: 好的外型已具备,那现在要的就是自信,自信的你是最美丽,最优秀的。不要摆在嘴上,做人一定要是谦虚的,聪明的人一直都是在夸别人的。也千万不要在网上这样宣传自己怎么,怎么样了,给的希望越大,大家看到你的时候失望也就越大。要放在心里,从心里往外的散发,表现在你的脸上。

6、脸部表情:说到脸那就要说说脸部表情,要微笑,记得是微笑,不要呆若木鸡,也不要笑的花枝乱颤。做不到笑不露齿,那就轻轻上扬一下你的嘴角。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眼睛,听别人说话,或者跟人说话时一定要正视着人家,不要左顾右盼的,记得有本书上说女人的眼睛是她心的一道闸门,那就好好的利用这到闸门,把你的自信表现出来。

好了,一切具备了,不管你是高的矮的,还是美的丑的,给自己一点信心,相信自己就是最有个性的,展现你们的自信,给自己多加一分气质。

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有修养,要有内涵,千万别被人在背后说,那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但一张嘴脏话连篇,记得,不管是做美女还是有气质的人,千万不要骂人,那样会毁了你所有的形象。气质由心生,保持自己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吧。

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女子,比用服装和打扮来美化自己的女子,要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渴望自己在性格和外表方面,对别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修炼出良好的气质呢?懂得如何去发挥自己的优点及克服自己的缺点,便可使你魅力大增呢?

B、自身内在气质的培养

第一: 要接受自己的面貌。 每一个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优点。懂得如何加以发挥,便可增加吸引力。每一个人在性格或外貌都有着独特的气质和优点,也对他人有着吸引力,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性格和外貌的优点,并加以运用和发挥,这样边便可以显示出您独特的魅力。

第二: 对别人给予信任和关心。 热诚与关怀,是最具吸引力的气质之一。对别人关心体谅,将会获得相同的回报。别人将会为此种气

【篇七】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摘要]文章借鉴物流领域中的“5S”理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别从人、物、危险货物自身、环境、安全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给行业管理部门及从业企业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货物运输;危险货物;道路安全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1.167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其风险性可以从人、物、危险货物自身、环境、管理等五个方面产生。

  1人的因素

  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1驾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对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而言,驾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或操作失误;违规从人口密集场所、居民区、学校、通过或停放;路线选择不当或在多变气象条件下行车不慎;违章搭乘无关人员等。

  1.2押运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时必须配备押运人员。押运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对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违章行为未能及时制止或有效提醒;指使或听任驾驶员随意停车或改变行车路线;停车中擅离职守或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在车辆装卸过程中未能真正履行押运人员的监装、监卸职责等。

  1.3装卸人员不安全行为

  目前我国危险货物装卸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人甚至将危险货物等同于普通货物进行装卸,致使出现诸如液体灌装时胶管或接头破裂、灌装速度过快、灌装过量发生溢流、搬运时未能做到轻拿轻放以及液体灌装起动车辆时未拆下连接管等不安全行为。此外,部分装卸人员在意外发生时,不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也不知晓,以逃跑为上策,进而导致事故的扩大,延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

  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主要包括承运车辆本身及其为降低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而配备的各种防护措施,还包括承载危险货物的容器、罐体和包装等。设备自身状况或性能的好坏以及采用安全科技的含量对运输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其不安全状态则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最大危险,主要包括:①车辆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车辆本体的制动、转向、行驶、发动机、灯光等系统的故障以及安全附属设施的不安全状态。②承载危险货物的容器或包装的缺陷:包括罐体本身及其配套安全附件的不安全状态,如罐体材质与承运危险货物性质不相符合等;危险货物包装的不安全状态,如包装不完整或包装材质与危险货物性质不相符合等。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及罐体的检查、检验力度,使得车辆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仍有三类情况造成的事故较多:一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实质性车辆“挂靠”问题。被挂靠企业对车辆管理往往难以有效落实,只能依靠车主的“责任心”来进行把握,致使车辆技术状况难以保障完全良好而埋下事故隐患;二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或企业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地区的车辆更新速度较慢,仍有部分车辆未能达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一级车况,而且像灭火器、导静电托地带等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也不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根本起不到保障运输安全的效果。三是非法生产、改装罐体和买卖出厂合格证件等违法行为使得“大吨小标”,“小车大罐”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罐体未按相关规章进行定期检测,使得存在安全隐患的罐体及安全附件继续在使用。另外,运输过程中因包装容器强度不够或者包装衬垫材料选用不当而导致容器破损,危险货物发生泄漏事故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3危险货物本身的因素

  危险货物因素主要指承运危险货物本身所具有的理化特性。这些危险性质所带来的不安全状态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不仅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概率有关,还影响到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主要体现在:危险货物的性质包括毒性、腐蚀性、爆炸品的爆炸性,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蒸气压力、易燃性和助燃性,易燃液体的闪点,易燃固体的燃点和可能散发的有毒气体和烟雾,氧化剂和过氧化物的氧化性,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等。如爆炸品受热或撞击,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泄漏的压缩或液化气体快速膨胀而产生低温环境,导致人员冻伤等;盛装压缩或液化气体的容器因超压或容器不合格极易发生物理性爆炸;惰性气体可造成窒息事故;具有毒性或腐蚀性危险货物泄漏后,可能直接导致中毒、灼伤、环境污染后果;放射性货物泄漏后可直接对周围人员及环境产生辐射;可燃性危险货物泄漏后遇火源或高温热源即可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4环境因素

  不良的运输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就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而言,不良运输环境主要是指道路状况、天气、自然地形及季节等因素中存在的不利于其运输安全的状态。其中,道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运行。天气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自然地形一方面影响驾驶员视野,也影响危险货物泄漏后气雾的扩散速度。季节变化主要对危险货物的特性产生影响。另外人口密度和运输时间也影响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倘若事故发生在人口密集场所或夜深人静处于熟睡的时段,更易造成人员的大面积中毒,增大了事故损失。所以,路段和人口密度的时变特性应作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和路线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5安全管理因素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减少或避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目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5.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

  虽然大部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但企业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将安全责任真正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以包代管、以保代管、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在车辆安全监管、从业人员上岗监管、企业安全资源配置等方面都难以到位,为运输安全埋下隐患。

  5.2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掌握危险货物运输专业知识的运输管理人员偏少。有不少人对危险货物专业知识和技术不了解,却在安全生产中担当主要业务管理,致使管理工作难以到位,规章制度落不到实处,监督检查不力。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对从业人员缺乏必要指导和教育,给运输生产带来重大事故隐患。

  5.3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应急救援体系普遍存在应急预案不齐全,缺乏可操作性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大多企业从未开展过相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现象,致使应急救援人员在紧急反应经验、能力以及相关救援知识的储备方面都比较缺乏,一旦发生险情,即使启动应急预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都承担着多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危险货物运输,但应急预案往往都只有一个,没有根据所承运危险货物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章良,辽宁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情,2014(9).

  [2]章良,静态单点多目标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算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4(12).

【篇八】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社会治安状况是指偷窃、抢劫、强奸、绑架、杀人等方面的刑事犯罪情况。房地产所处的地区如果经常发生此类犯罪案件,则意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缺乏保障,因此会造成房地产价格低落。

【篇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三股势力”的不断渗透,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这个大背景下,当今我国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而对于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做出如下思考。

  第一,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腾飞,在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同时,人口、物资、现金的流动量不断增大,这使得盗窃、诈骗犯罪和流窜作案都有许多可乘之隙,盗窃、诈骗、流窜犯罪将呈上升趋势。

  第二,我国处在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情况下由于新体制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旧体制又在许多方面失去效应,因此,宏观控制的难度增加,微观机制一时也难以完全合理.以至在社会管理和控制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真空或漏洞,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诈骗、走私贩私以及杀人越货等暴力犯罪活动有继续发展的可能。第三,第三产业、乡镇企业、城镇和集市贸易、专业市场的迅速发展,给治安管理

  提出许多新问题。不法分子藏匿、销赃、逃窜可资利用的空子增多,使案件的预防控制和侦破工作的难度增大。

  第四,随着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展以及大跨步的城市化建设,也给,新待业人员、辍学学生增加,失地农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增多。随着企业自主权的强化,辞退、开除的职工人数还会增多。这部分人流散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也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第五,改革开放相对破坏了我国传统的人际交流习惯,也使价值观多元化,引起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关系出现许多新的不平衡,各种人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经济纠纷增加。经济大大发展,配套的基层政权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未能及时跟上,从而使其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加之公民的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因此,矛盾、纠纷激化而造成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案件也相应增加。

  第六,由于商品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以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腐蚀,吸毒、卖淫漂娟、拐卖人口、赌博、传播淫移物品等社会丑恶现象,一时尚难以完全禁

  绝.同时借助互联网这些丑恶现象更加难以管控,不仅直接构成对社会治安的危害,而且和其他各类刑事案件形成连锁反应。

  第七,随着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伴随着“三股势力”的不断渗透

  ,外籍人犯罪案件、过去没有出现过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利用信用卡犯罪、计算机犯罪等智力型犯罪将会增多。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对新阶段我国社会治安及维稳工作造成了重大挑战。为了又好又快的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1、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同时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客观上对社会治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环境下,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路上,这些负面影响将不断削减至消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也不应轻视缩小贫富差距的工作,这事关社会稳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成功与否。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只有提高国民素养,增强公民意识,才能从根上减少社会治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加强社会治安配套法制建设及人员队伍培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良好社会秩序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基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主要功能是在社会运行中维持稳定

  的秩序,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和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不断防范和消除超出正常社会秩序的不良倾向。只有依靠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控制目标和机制上的互相补充,综合治理的社会控制才能从总体上产生单一的控制要素所无法达到的整体效应。

  4、必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工作和部门很多,必须有其专门的组织 管理领导体制,才能使综合治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产生综合效力。否则,综合治理只能流于形式。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机构尚不完善,名称也颇不一致。而且多数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致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许多有效措施难以落实。因此,从长远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体制,统一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综合治理工作,应当作为一个战略措施引起重视并在体制改革中确定下来。

【篇十】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形势有着明显的多样性特点,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制度模式各异,历史恩怨交织,现实利益碰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域内国家间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以及国民感情等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几大重要因素。

  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因素的表现特点

  1、普遍性和多样性。一是领土领海纠纷牵涉域内多数国家。如中日钓鱼岛和东海之争、韩日独(竹)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之争等。二是国家间历史问题频出。日本右翼势力顽固坚持错误历史观,美化和否认侵略史,不断挑衅中、韩等周边国家的感情和政治底线,长期桎梏中日、韩日关系发展。三是各国文化理念同中有异。域内多数国家如中、日、韩、朝等同属传统儒学文化圈,但各国在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差异较大、甚至对立的价值观念和体制模式。四是各国间国民感情友好指数长期在低位徘徊。

  2、交织性和互动性。一是领土领海争端往往肇始于一定历史问题。韩日独(竹)岛争端系日本对朝鲜半岛侵略殖民的产物,俄日北方四岛之争亦同二战历史有关。二是意识形态等文化理念直接影响历史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制度认同考虑而未对日本军国主义彻底清算,为今天日本同邻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埋下祸根,而日本国民对历史“免责”的文化心理成为鼓励右翼势力在受害国感情伤口上撒盐的“正当”理由。三是各国间国民感情友好度同相互间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等因素表现出长期消极互动的趋势。

  3、复杂性和长期性。域内各方在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意识形态等问题上认识相异甚至对立,主张互不重叠,动辄以国家行为和国民感情强化意志,均未留太多回旋余地,彻底解决的难度大。协调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推进文化理念认同、填补国民间感情鸿沟的前景短期内尚不乐观。这些因素将长期对地区和平与发展发挥潜在影响。

  负面作用:拉低了地区整体互信水平

  1、加深了彼此疑虑,增加了对抗风险。一是域内各国问历史积怨较深,互信基础薄弱。各国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二战和冷战期间的恩怨纠葛给彼此留下深刻疑虑,相互难以取信。如中、韩、朝国民普遍对日本侵略战争给本民族造成的巨大痛苦难以释怀。二是当前国际体系的“无政府”自助特点易导致领土领海和历史争端频发。域内各国为获取最大化的期望收益,多以“理性自私”原则和“有枣没枣先抡一竿”的心态对待和处理国家间争端,常常激化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问题。三是国家间争端反复唤醒并加重相互间已有疑虑,严重抵消彼此善意,恶化国民感情。如日本频频挑起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使“韩官员怀疑日希望同东北亚邻国和平共处的意向”,“中国超过半数民众对日不亲近”等。四是“国家主权不容讨论”的观念定势和本地区危机管理的缺失常使国家问有关争端胶着于“非你即我”的零和式对抗。域内国家间领土领海和历史争议常常转化为政治意志和国民感情的对抗,甚至随时酝酿生成武力对抗的风险,而本地区尚无管理类似风险的机制。

  2、刺激各国民族主义情绪蔓延,拉宽了国民感情鸿沟。各国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和核心的理性民族主义本属正常。但受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文化理念等因素影响,域内国家间民族主义情绪存在非理性蔓延和泛滥的趋势。日本在同邻国的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上不断表现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并与其国内政治右倾化形成恶性互动,急于甩掉“历史包袱”,加快谋求“正常国家”,四处激化领土争端;韩、中国民对日民族主义情绪长期高涨,甚至发生自焚、断指、体育赛事的涉日过激事件;高句丽等历史问题曾一度刺激韩国民族主义情绪,并致使韩国民对华友好指数下滑;蒙古近年欲借重温“大蒙古国”辉煌历史凝聚民心,“全蒙古”、“蓝色蒙古”等极端民族主义运动泛滥;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救世主义培养了俄传统的大国心理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历史上曾多次表现出扩张性特点。

  3、域内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根深蒂固。严重阻碍地区互信与合作。域内多数国家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学理念与西方价值观交融、扬弃,形成各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美日等西方国家视冷战结束为其意识形态战场的胜利,进一步强化其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全球战略,抛出“邪恶轴心”论,挑动文明的冲突,甚至以武力清除异己。在东北亚地区,冷战机制仍有存续,意识形态之争较为突出。尽管中美共同利益和互动增多,但美国强调中方“责任”,规范中方发展的意图隐现;朝美关系乍暖还寒,双边关系改善的努力迄今未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朝韩民族和解曙光屡现,但实质进程举步维艰;日本新福田主义虽不再高弹“价值观外交”老调,降低了意识形态调门,但仍不断强化与美同盟;日朝疑虑由来已久,关系正常化谈判僵局难破。

  正面作用:为催生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提供了动力和可能

  1、各国对因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而可能付出的代价有清晰的预期和规避的愿望。国家间诉诸武力解决争端之肇祸于今后遗患无穷,使各国人民理性的避战意识不断增强,这在客观上为政治解决预留了空间,并累积了以和平合作模式解决争端的动力和政治共识。中苏(俄)、韩日等国之间分别因领土领海争端以及中日因历史问题曾多次剑拔弩张,但最终各方均选择了理性退让。

  2、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的解决过程本身孕育着合作机制的磨合。随着国家间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集体利益的累积,合作共赢范例之普遍成功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之屡获验证,为各国间历史问题和领土领海争端昭示了一条“和合”的解决之道。“避免历史问题影响现实关系”成为各方处理历史分歧的基本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被证明是处理领土领海争端最可行、最有效的范式。中、韩同日本之间的历史问题不只停留在对日部分右翼政客和野心家的口舌和意志之争,更走出了旨在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共同研究之路。中国同朝、韩、蒙等国的共同历史为各方带来的也不只是历史认识上的分歧和对历史本身的争夺,中蒙、中朝合作申遗为各国基于共同历史的合作作出了榜样。域内国家在高敏感的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等方面磨合出共赢的合作模式,将对地区整体安全合作机制的生成产生“突破瓶颈”式的积极意义。

  3、共通的传统文化和活跃的人文交流为地区合作营造了有利基础。域内多数国家同处传统儒学文化圈,并长期受佛教文化影响,在传统价值方面表现出较多共通性:均讲求仁爱忠信与天人合一,主张以民为本,唯此为大;倡导理性主义和中庸之道,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崇尚集体主义与和谐大同,主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共通的儒学和佛教文化传统以其开放的气度、平和的心态、共生的理念、包容的精神和长久的生命力,为本地区培植了浑厚的“和合”思想底蕴。这一思想未因军国主义猖獗和冷战思维盛行而消弭,更被锤炼为当前的主流。同时,本地区活跃的人文交流也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拉近国民感情,夯实互信基础。域内各国地理近便,彼此有着数千年文明交流史。历史上曾有鉴真东渡矢志不渝、空海遣唐虚往实归的佳话,近代日本曾是本地区传播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发端,而当代“韩流”更是席卷域内各国。当前,域内多种模式的文明各放异彩,互为补充,各国间官、民交流规模空前、领域广泛。经久不衰的人文交流正在为增进相互了解,减少彼此疑虑,拉近国民感情,推进文化认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目前看,东北亚地区内国家间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争端、意识形态、文化理念和国民感情等因素中制约地区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消极面相对较突出。但只要各方正视和尊重本地区的客观多样性,顺应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要求,注意挖掘和弘扬本地区传统价值理念,推进文化认同,抵消冷战思维,做大共同利益,拉近国民感情,特别是在高敏感的历史和领土领海争议等问题上磨合共赢的合作模式,将对本地区战略互信的增强和安全合作新规范的生成产生积极意义。

【篇十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

  在投资项目的分析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的环节之一就是评估项目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项目所需的投资额、项目投入运营现金流量以及项目终结时的现金流量。财务管理人员在资本预算中应做到:预防和控制现金流量的估计偏见,在从各部门收集相关现金流量信息时,保证各部门人员的预测依据相同的估计假设。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投资项目的失败屡见不鲜。既有现金流量估计困难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所得税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现行所得的税法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这是因为所得税的支出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很大,甚至有时某个投资项目的成败取决于所得税支出的高低。由于所得税法比较复杂,又有可能出现条款上的变更,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一定常识的同时,还应求助于公司的会计人员和税务顾问,经常浏览颁布的实施细则和一些解释。

   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应着眼于它对公司整体的影响,即因该项目的实施从公司中流入或流出了多少现金,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投资项目本身的现金流量,尽管所得税支出是为公司整体的经营而发生的,因公司整体获利而缴纳,或因整体亏损而免除,但是我们进行资本预算时,并不预测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只是稳健角度假定公司一定会因整体发生所得税支出。分析每一个投资项目时应考虑所得税影响后的现金流量,该项目在各年是因获利使公司的所得的税支出增加,还是因亏损使公司的所得税支出节约。

   所得税的支付量取决于公司每年的应税收益,应税收益受到公司经营各方面的影响,应税收益的计算依据所得税法的规定。长期投资项目在各年发生的现金流量或收入费用额会通过影响应税收益,进而影响所得税支出。以所得税支出有直接影响的是现金收入和现金费用;有间接影响的是非现金费用(折旧费用等)、非现金收入和处理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折旧费用是计算收益时的扣减项目。一个公司的折旧费用的越高,当期报告的收益就会越低。但是折旧费用是一项非现金费用,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出。反而较高的折旧费用可能会相对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因为折旧费用越高,公司支出的所得税额就会越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直线折旧法(或称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计算年旧额。1993年我国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后,对折旧制度也作了改革,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降低旧年限。这样,使得企业所得的税减少,年折旧额增加,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增加。

   改革后的折旧制度还允许一些企业试行加速折旧法,即在规定的折旧年限内,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后期计提较少的折旧费,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速度。使用加速折旧法,一般在固定资产使用期的间1/3时间里已提取了占总额一半以上的折旧费,这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加速折旧法提取的折旧总额和直线旧法一样,但加速折旧法前期旧费大,使企业税前收益相应减少,早期所得税减少,而后期折旧费小又使所得税增加,其效果是推迟了所得得税的缴纳。由此可见,加速折旧法企业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该种方法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三、处理设备的税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项目评估时,无论在投资期初或在投资终结时,都会遇到旧设备的税收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里以美国为例,介绍在这方面是怎样处理的。

   对于设备处理的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1、公司处理设备的价值与设备的账面价值相等,这说明公司既无收益,又无损失,因此,不考虑税收。

   2、若处理设备的售价低设备的账面价值,可将二者的差视为经营损失,可抵扣应税收益。

   3、若设备的售价大于账面价值,但小于其原始价值,其差额应作为经营收益纳税。

   4、若设备的售价大于账面价值,并且大于原始价值,其差额部分要视具体情况。

   由此可见,有关处理设备征税着问题,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在资本预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四、考虑所得税影响后的现金流量计算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和产生来源可以分初始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

   1.初始投资支出。初始投资支出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需的固定资产支出额和净营运资本的增加额,还包括其他投资费用,如职工培训费用和组织筹建费等。在更新资产项目中,期初常会有处理旧资产的业务,也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

   值得注意是,尽管固定资产支出和流动资产支出大部分发生在投资项目初期,但是在随后的经营期内,也能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追加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或者回收部分原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这此现金流量也会影响到经营期各年的现金流量。

   2.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每年经营活动而获得的现金流量增量。在计算时应注意,折旧费用是非现金费用,应该加回;融资的各项费用,特别是利息费用,在计算现金流量时不计入,防止重复计算。

   3.终结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主要指固定资产的处理收入额、处理固定资产利得或损失引起的所得税支出额和净营运资本的回收额。项目终结时,终结现金流量并不意味着只是处理设备的回收问题,因为在终结年份,也可能进行经营活动,因此,除了终结现金流量外,还有经营净现金流量和净营运资本的回收,净营运资本的回收额为前面各期投入的总额。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baogaohuibao/1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