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写作 > 证券金融 > 保险学 > 正文

保险资管排名·3篇

【www.rconcon.com--保险学】

重疾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重疾险的责任繁多、形态多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条款又非常难懂,所以浪费钱买低保障是常常发生的事情。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保险资管排名·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保险资管排名·1

  手持20万亿险资、养老金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最近发布了2019年年报。向来神秘的保险资管机构,创造利润的能力到底如何?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了过去一年各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盈利等指标,及时展现保险资管公司的硬实力。

  目前,保险资管机构中,除情况特殊的大家资产、最新成立的中信保诚资产外,仅中英益利资产尚未发布2019年年报。

  已披露年报的24家综合性保险资管公司和4家定位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养老险公司(国寿养老、长江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2019年合计净利润111亿,同比增长42%。

  其中,平安资产、泰康资产是盈利最多的两大机构,盈利远高于其他同业;国寿资产排名第三;中再资产净利大幅增长,跃升盈利第四。这28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一家亏损,为永诚保险资产。

  营业收入方面,上述28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282亿元,同比增长34.7%;贡献主要营收的管理费收入普遍大增,如泰康资产的管理费收入增幅接近六成。

  这与此前业内的预期一致。随着主动管理类业务、第三方业务增加,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费收入和盈利大多出现增长。

  平安泰康国寿盈利前三

  中再紧随其后排名第四

  2019年,保险投资为保险业贡献了8000亿利润,这些利润大多是由保险资管公司实现的。保险资管靠管理险资,赚了多少利润?

  证券时报记者据年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这28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净利润111.13亿,其中27家为盈利,仅永诚保险资产一家亏损。总体上,盈利额与管理规模正相关。

  2019年盈利最多的3家机构依次为平安资产、泰康资产、国寿资产,与2018年保持一致,这3家都是管理资产规模为万亿级的机构。其中,平安资产净利润28.66亿,同比增长7.9%;泰康资产净利润19.30亿,同比增长61.5%;国寿资产盈利12.87亿,同比增长23.8%。

  盈利排名第四的是中再资产,2019年净利润为8.81亿,较2018年净利(-1.39亿)实现扭亏并大幅增加。据记者了解,中再资产2019年利润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境内投资收益及所合并子公司中再资产香港的利润大幅增加所致。

  2019年末,中再资产合并口径总资产142亿元,资产规模较大,2019年境内外投资收益均明显增长,带动中再资产净利润大幅提升。而在2018年,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境外资本市场整体下行,加之A股亦大幅下跌,公司账面投资收益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整体投资收益为正。2019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减息,境外资本市场及A股市场均上涨,公司把握住市场机会取得良好投资业绩,较高的账面投资反映至利润表中,推动公司整体业绩较2018年大幅提升。

  紧随其后的是阳光资产、国寿养老,两家机构分别盈利6.38亿、6.36亿,排名第五、六位,这两家机构的盈利增幅都较高。

  最新成立的2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也披露了2019年年报。其中,工银安盛资产净利润1150万,交银康联资产净利润1099万。

  永诚保险资产是2019年唯一亏损的保险资管机构,亏损额0.27亿。该公司是为数不多的由财产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于2017年8月获准开业,2017年亏损0.34亿,2018年则盈利29万。

  从增速上看,有可比数据的26家机构中,17家盈利增长。光大永明资产、新华养老、华安财保资产、合众资产的净利润增速较高,增幅都超过100%。其中,合众资产盈利从2018年的0.85亿增长134%,到2019年盈利接近2亿,迈入盈利2亿的保险资管公司行列。

  管理费收入增速可观

  市场化运作增添内力

  28家保险资管公司中,仅有14家披露了管理费收入数据,其中的10家机构有可比数据,同比增幅普遍较高。

  其中,泰康资产2019年管理费收入43.41亿,同比增长达58.8%,管理费规模和增速在10家机构中都最高。国寿养老管理费收入21.86亿,同比增长43.8%;长江养老管理费收入11.89亿,增长45%;太平资产管理费收入9.72亿,同比增长27.4%;新华资产管理费收入8.55亿,同比增长41.2%;华泰资产管理费收入4.70亿,同比增长4.4%。与其他同业相比,华泰资产的管理费收入增速较低。

  记者了解到,管理费收入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资产规模、管理费率、管理资产期限等。因此,管理费收入增长原因,与管理资产规模增长、管理费率等级等有关。一般来说,市场化业务、发行产品的费率较高,对管理费收入的贡献较大。

  保险资管业人士表示,管理费率分为不同水平,具体与投资收益挂钩,管理费分为基础管理费、浮动管理费、绩效管理费,每一档有个阈值,达到一定的收益率会有超额收益的绩效管理费,也就是激励的奖金。

  从去年的情况看,管理费收入同比增加较多,要从两方面分析原因:一是2019年当年的管理费确实较好。2019年管理规模增加,利于管理费增加;加上投资业绩较好,可能在收益触发阈值后,拿到了超额管理费。二是2018年基数较低。2018年股票收益比较差,拉低了管理费收入,而2019年股票比较好,可能拿到超额收益,一增一减,造成了管理费收入的大幅增加。

  管理险资是保险资管公司的“老本行”,不少资管公司羡慕保险机构不用出去路演找资金,但其实保险资金的管理费率非常低。管理费收入增长好的保险资管,往往是近年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得比较成功的公司。

  养老金管理业务也是保险资管兵家必争之地。从几家养老险公司的情况看,2019年,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贡献了较多的管理费收入,这一业务的管理费收入增幅也较高。

  资管新规带来缴税压力

  期待保险资管完善年报

  在2019年盈利下滑的9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的机构“利润总额”是增长的,其净利润出现下滑,有所得税增长较快的原因。

  比如,长城财富资产的利润总额,从2018年的364万增至2019年的664万,但2019年净利润从上年的266万减少至204万。中间的差额——所得税,则从98万大幅增至460万。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所得税增长较快的一个背景是,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债权计划要由管理人缴纳增值税。而以前的缴税方式下,管理人不对管理的产品缴税,而是由投资人方面交所得税。

  按照资管新规,增值税的征收将资管产品分为“保本型投资”和“非保本型投资”两类,保本型的要缴税。保险资管公司发行和管理的债权投资计划被认为是保本型的,要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值得提及的是,保险资管机构披露年报,也让外界有机会深入了解保险资管公司的经营情况。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公司仅仅挂出几个简单表格,没有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科目,只有华泰资产等少数公司披露得比较详尽。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管理资产规模是外界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这一数据无法在年报中看到。目前保险资管公司中,只有头部的少数几家通过官网等渠道自主发布管理资产规模,不得不说,保险资管公司的信息披露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未来,期待保险资管能主动发布包括这一数据在内的更多信息,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亮相大资管市场。

  保险资管排名·2

  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我国金融机构资管规模已攀升至125.67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资金余额约29.54万亿元,公募基金资产规模12.79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的专户规模合计11.61万亿元,券商资管合计17.96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4.9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余额26.25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12.6万亿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及家庭财富的快速积累,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也在过去近20年时间迅猛扩张,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信托及私募等财富管理机构向投资者提供大量产品,整体市场规模突破百万亿元。

  据数据显示,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我国金融机构资管规模已攀升至125.67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资金余额约29.54万亿元,公募基金资产规模12.79万亿元,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的专户规模合计11.61万亿元,券商资管合计17.96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4.9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余额26.25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12.6万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各类机构中,资管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公司数量最多的为信托公司,共57家;证券公司合计51家,基金专户和公募基金公司分别有33家和32家。

  此外,境内资管规模超过万亿元的机构共20家,商业银行独占11家,信托公司4家,保险公司3家,基金公司和券商各1家。

  银行理财

  分机构来看,规模庞大、最亲民的无疑是银行理财业务,传统商业银行拥有大量客户群体,通过推出各种精心设计的理财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并提高揽储能力,商业银行逐渐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力军。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2007年底银行理财规模仅有5000亿元;随后在2009年底突破万亿元大关;2013年底突破10万亿元,到2015年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截至2017年底,总体体量已接近30万亿元,但增速逐渐下降。

  从上市银行的情况来看,共11家商业银行资管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位列前4,分别管理资产达到3万亿元,2.7万亿元,2.2万亿元和2.1万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7年

  公募基金

  我国公募基金已发展20年,在A股牛熊交替过程中逐渐成熟、规模壮大,产品主要涵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主流产品类型。截至2018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达到127家,合计资产规模约12.79万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门槛较低,拥有的个人投资者数量近2亿,其中85%是持有基金资产规模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率先实现金融理财与金融支付的融合后,互联网基金成为公募新形式及普惠金融的代表。

  数据显示,共有32家基金公司的最新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天弘基金以1.74万亿元居首,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博时基金和南方基金位列第2-第6位,规模也在5000亿元之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8上半年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特定客户及满足机构的委托投资需求,基金专户理财应运而生,截止2018年一季度,基金公司专户管理资产规模4.79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6.82万亿元,两者合计11.61万亿元。

  其中,基金专户有13家公司规模超过1000亿元,创金合信基金、建信基金和中银基金排名前3位。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位列前茅的有招商财富资管、浦银安盛资管和建信资本资管,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8年一季度

  证券公司

  券商资管从2005年起步,在政策的扶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创新大会以来总体规模由当年的1.2万亿元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6.12万亿元。

  国内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以资管子公司为主体,业务收入贡献行业整体可达到10%左右,结构上定向资管占比居多数地位,客户也以服务机构客户为主。

  据显示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共94家证券公司经营资管业务,中信证券以16997亿元排名第一;华泰证券和国泰君安紧随其后,分别受托管理资金约9427亿元和9028亿元,共有51家证券公司资管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7年

  保险公司

  2005年底,保监会批准设立第一批五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从内部投资运作逐步形成为保险公司自主投资和资管公司受托投资的管理模式。

  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管理母公司的保费收入,这也是保险资管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

  第二类是承接以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委托管理资金;

  第三类则是主动发起设立保险资管计划,截至2017年末我国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2.08万亿元。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92万亿元,较去年年初增长11.42%。其中,银行存款1.93万亿元,占比12.9%;债券5.16万亿元,占比34.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3万亿元,占比12.3%;其他投资约6万亿元,占比40.19%。

  四大上市险企的管理资产规模庞大,合计达到7.37万亿元,中国平安以2.67万亿元位列第一,中国人寿2.59万亿元排名第二,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管理1.42万亿元和6886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7年

  信托公司

  2017年,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行业资产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859.60亿元),同比增长29.81%。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依然稳居信托投向的榜首,其后依次是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房地产。截至2017年年末,五大投向占比情况如下:工商企业占比27.84%,金融机构占比18.76%,基础产业占比14.49%,证券投资占比14.15%,房地产行业占比10.42%。与2016年年末相比,变化在于基础产业超过证券投资升至第三位。

  各家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华润信托和华能信托四家的资管规模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到1.98万亿元、1.41万亿元、1.35万亿元和1.01万亿元,57家信托公司的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7年

  私募基金

  近两年,私募基金行业同样突飞猛进,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8354只,合计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元,较之2017年末的11.10万亿元增长13.5%。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

  按基金类型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最大,合计7.2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的规模相当,分别为2.54万亿元和2.12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较小,约7487亿元。

  各地区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依然是三大私募聚集地,合计管理规模达到2.91万亿元、2.82万亿元和1.8万亿元;上述3个城市加上浙江(除宁波)和广东(除深圳),规模总计占比达到71.88%,资源集中趋势明显。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止2018上半年

  与其他机构相比,各家私募公司的管理规模要小不少,平均管理基金规模仅6亿元,其中1-5亿元规模的家数最多,达到4236家;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224家。

  保险资管排名·3

  2019年,A股走出结构性的牛市行情,上证综指涨幅为22.3%,深证成指涨幅为44.08%,创业板指数上涨43.79%,走势如虹。在此背景下,2019年也是保险资管股票投资的丰收年,相关保险资管产品业绩排名也已尘埃落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Wind数据做统计,以公开披露的63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和48只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计算,从收益率水平来看,股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为32.03%,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为19.44%。

  将涉及股票投资的股票型和混合型进行综合排名来看,平安资管偏股灵活配置(如意28号)、平安资管医疗主题股票精选(如意10号)、阳光资产-成长精选三只产品分别以64.16%、64.13%、57.51%的收益率占据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前三甲”。

  “前三甲”:平安资管包揽前二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20.12万亿元,首次突破20万亿大关。继2016年信托规模超20万亿后,保险业成为又一个跨入20万亿的金融子行业。

  保险资金具有资金体量大、久期长的特点,能够与实体经济的建设需求形成较好匹配对接。近年来,政策不断出台引导险资入市,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占比不断提升。作为保险资金投资水平的直接体现,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在Wind公布净值的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和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总计111只。从具体收益率看,股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为32.03%,混合型产品平均收益为19.44%,其中,保险资管产品2019年取得的最高收益率超过64%。

  2019年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前三甲”分别是:平安资管偏股灵活配置(如意28号)、平安资管医疗主题股票精选(如意10号)和阳光资产-成长精选。其中,平安资管旗下2只混合型保险资管产品年化收益率均超过了60%,平安资管偏股灵活配置(如意28号)为64.16%,平安资管医疗主题股票精选(如意10号)为64.13%。排名第三的阳光资产-成长精选(57.51%)是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

  此外,还有5只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超过50%,分别为新华资产-明道增值(55.87%)、阳光资产-行业灵活配置(55.31%)、阳光资产-研究精选(55.20%)、太平洋成长精选(51.91%)、平安资管新动力FOF(如意11号)(50.67%)。另有20只产品收益率超过了40%。

  鉴于险资一向给外界以“稳健”“略显保守”的投资风格印象,险资资管头部产品2019年收益表现无疑让市场刮目相看。

  攻守兼备:追求有限回撤下的收益增长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他资产管产品设置了统一的监管标准。2019年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的功能定位,推动了保险资管产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市场化竞争。

  不过,按照上述保险资管产品的最高收益率表现来看,未有出现像公募基金最高收益率超过100%的产品。对此,一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说,保险资管产品与公募基金产品在定位和特性上有较大差异,难以进行简单对比。

  他解释称,“公募基金因面向的投资人属性特点不同,股票型公募基金一般是相对收益目标,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呈现净值波动较大的特点。”保险资管具有“长期稳健绝对收益投资”的基因标签,追求有限回撤下的收益增长。保险资管产品一般是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定制,凸显绝对收益特点,主要是为各类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机构投资者提供稳健增值的产品工具。

  “虽然收益率是衡量资管产品的重要指标,但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则能帮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资管产品的投资风格。”他进一步指出,一般最大回撤与风险容忍度成正比,回撤越大,承受的风险也越大;回撤越小,产品表现越稳定。最大回撤可以了解投资经理对风险和趋势的把握能力,波动率也有类似的风向指标功能。

  根据2019年保险资管榜单,以排名首位的平安资管偏股灵活配置(如意28号)为例,其2019年最大回撤为-7.88%,年化波动率为15.56%。如果拿与其风格最为相近的灵活配置型公募基金排名组作对比,剔除成立未满一年的产品,2019年其最大回撤的中位数值为-9.97%,年化波动率为16%;如果拿公募基金的常见业绩基准沪深300作对比,平安资管的如意28号也远低于其单年最大回撤与年化波动率水平。由此可见,即便很少出现收益破百的极高收益产品,但保险资管产品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大类资产配置和控制回撤方面显现出较大优势。

  “稳”字当先:注重长期业绩表现

  保险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占据绝对体量的是保险资金,它属于长期机构资金,其余还有一部分是业外资金。因此,从受托资金属性来说,保险资管产品天然具备“稳健”特性。

  相对于在监管要求下进行有序压降的银行理财资金来说,保险资金来源稳定,具有体量大、负债驱动、久期长的特点。一方面,保险资金作为表内资金,风险主要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从前端的保险产品来讲,具有刚性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正因为保险资金是长期性资金,并且具有负债属性,所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风险偏好更低,投资风格更趋稳健审慎,更追求安全、稳定、长期的现金流回报和绝对收益目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这一角度看,对保险资管产品的考量拉到更长的时间窗口来看将更能说明问题。按照近三年收益情况排序(数据来源:Wind,截止时间:2020.01.17),股票型产品前三甲分别为泰康资产-积极配置、阳光资产-研究精选和平安养老睿富2号,各自取得79.51%、76.95%和71.38%的收益表现;混合型产品前三甲分别为平安资管医疗主题股票精选(如意10号)、平安资管偏股灵活配置(如意28号)和民生通惠通汇4号,各自取得了65.19%、65.13%和59.28%的收益水平。其中,平安资管的两只产品也是今年混合型收益榜单的前两名,可谓是保险资管产品中的“长跑健将”。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众多市场参与者将同台竞技。作为保险资管机构培养主动管理能力,充当市场化先锋的重要载体,保险资管产品将愈加受到市场检阅,未来表现令人期待。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lunwenxiezuo/9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