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公文 > 规划设计 > 水利设计 > 正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www.rconcon.com--水利设计】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参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难点: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放录音)

  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世界名曲的创作过程。

  二、自读悟情

  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

  2、分清事物与联想: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没有,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

  生画出联想的句子。

  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呢?(画出表现乐曲旋律的词。)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由读

  (2)欣赏课件(月光曲和湖面变化录像)诵读

  (3)指名读

  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三、总结延伸:

  1、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四、仿写练习

  放音乐《赛马》,学生听音乐仿写。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一课,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己充分理解《月光曲》及贝多芬的背景及课文环境的内涵,准备了课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月光曲》所处的环境相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实在太过于遥远了。所以,课前我就让学生提前听了这首钢琴曲。开课伊始,又播放《月光曲》精华片段,使孩子们对这首曲子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有效降低了课文的学习难度,学生对这首曲子很是喜欢,听得很认真,情绪高涨。

  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时,我先问:“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学生说出是皮鞋匠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让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内容的视频,并通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后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来分析,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狂风卷着巨浪涌向岸边的情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现实事物和想象区分的很快,这都要归功于课件的适时出现,有效地转化了难点。看来,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最后设置了听音乐仿写这个环节,事先我准备了《赛马》,这首曲子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抒情般地歌唱景象,还是比较容易听懂,容易展开想象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写了不少,基本符合旋律特点,不乏个性之作。

  最令人可喜的是,鉴于以往老是拖堂,以至完不成练笔的情况,本节课我牢牢抓住重点,不敢有丝毫偏离主题的言语和举动,终于为练笔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实在是可喜的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gongzuogongwen/1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