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公文 > 活动总结 > 服务月活动总结 > 正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七篇】

【www.rconcon.com--服务月活动总结】

CDC是一个没有执法权的服务组织。主要提供社会服务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和《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考核方案》,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工作任务,提高全市人民健康素养,推动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开展,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任务

  1、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完善健康教育网络。

  4、开展突发性工作卫生事件健康教育。

  5、以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为重点,抓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二、工作任务

  1、加强机构建设。

  2、加强队伍建设。

  3、加强阵地建设。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5、积极开展控烟、禁烟健康教育。

  6、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建设。

  1、各乡镇卫生院要求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分管院长为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目标管理。

  2、社区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教育部门等其它单位的协调和沟通,争取支持,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健康教育队伍能力建设。

  1、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是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针对乡镇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让他们掌握健康教育的工作流程和传播技巧。

  2、人员培训采取分级培训、层层负责的方式进行,市级对乡镇、乡镇对村级,培训率要达到98%以上。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1、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村组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以及宣传栏和板报等平面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2、结合各种主题卫生日开展宣传活动。

  以“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强化免疫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卫生日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各乡镇卫生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在进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给村民体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健康知识讲座。

  (四)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1、各乡镇每年组织印刷发放不少于12种健康教育资料,包括折页、处方、手册等。可选择性的放在门诊候诊室、咨询台和病房护士站免费向病人提供。

  2、坚持播放健康教育资料。要在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循环播放,在学校、社区、单位不定期播放,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

  3、合理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求设置不少于2个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要求设置不少于1个宣传栏,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季度最少更换1次内容。

  4、定期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各种世界健康主题日或节假日,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年至少开展9次。

  5、积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每两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管理。各单位要及时收集健康教育活动所形成的文字记录、图片、影音文件等资料,并装订、编目、归档,方便查阅。

  (五)开展禁烟、控烟工作。

  1、继续加强组织管理。各单位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加大管理力度,负责本单位日常禁烟、控烟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单位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休息场所全面禁烟的良好局面。在禁烟区域设立醒目禁烟、控烟标识,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设烟具,确定吸烟区,并在吸烟处提供相应设施。

  2、20xx年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实现建成无烟单位目标。

  (六)选择性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

  根据疾控系统目标考核要求,每年要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调查的目标人群至少要三类,要精心设计调查方案,科学安排调查方法,各个乡镇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得出客观的调查报告,为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有力依据。

  (七)加强督导、严格考评。

  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根据《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考核方案》和《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坚持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xx年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2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和《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考核方案》,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工作任务,提高全市人民健康素养,推动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科学开展,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任务

  1、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2、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完善健康教育网络。

  4、开展突发性工作卫生事件健康教育。

  5、以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为重点,抓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二、工作任务

  1、加强机构建设。

  2、加强队伍建设。

  3、加强阵地建设。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5、积极开展控烟、禁烟健康教育。

  6、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健康教育机构建设。

  1、各乡镇卫生院要求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分管院长为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目标管理。

  2、社区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教育部门等其它单位的协调和沟通,争取支持,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健康教育队伍能力建设。

  1、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是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针对乡镇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让他们掌握健康教育的工作流程和传播技巧。

  2、人员培训采取分级培训、层层负责的方式进行,市级对乡镇、乡镇对村级,培训率要达到98%以上。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1、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村组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以及宣传栏和板报等平面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2、结合各种主题卫生日开展宣传活动。

  以“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强化免疫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卫生日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各乡镇卫生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在进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给村民体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的健康知识讲座。

  (四)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1、各乡镇每年组织印刷发放不少于12种健康教育资料,包括折页、处方、手册等。可选择性的放在门诊候诊室、咨询台和病房护士站免费向病人提供。

  2、坚持播放健康教育资料。要在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循环播放,在学校、社区、单位不定期播放,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

  3、合理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求设置不少于2个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要求设置不少于1个宣传栏,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季度最少更换1次内容。

  4、定期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各种世界健康主题日或节假日,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年至少开展9次。

  5、积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每两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6、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管理。各单位要及时收集健康教育活动所形成的文字记录、图片、影音文件等资料,并装订、编目、归档,方便查阅。

  (五)开展禁烟、控烟工作。

  1、继续加强组织管理。各单位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加大管理力度,负责本单位日常禁烟、控烟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单位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休息场所全面禁烟的良好局面。在禁烟区域设立醒目禁烟、控烟标识,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设烟具,确定吸烟区,并在吸烟处提供相应设施。

  2、20xx年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实现建成无烟单位目标。

  (六)选择性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

  根据疾控系统目标考核要求,每年要开展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调查的目标人群至少要三类,要精心设计调查方案,科学安排调查方法,各个乡镇随机抽样调查样本,得出客观的调查报告,为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有力依据。

  (七)加强督导、严格考评。

  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根据《全国健康教育机构考核方案》和《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坚持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xx年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3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1月4日,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高汝钦主持召开了中心2021年工作思路汇报会,结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全年工作。

  会议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市疾控人始终奋战在一线,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精准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会议强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市疾控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供居民更加满意的疾病防控服务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实施体系建设、惠民利民、健康青岛建设、防控能力提升、党建引领“五大工程”,加快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着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疾病防控服务水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要求,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继续书写疾控优良业绩,维持良好社会形象。要秉承疾控人优良传统,始终以建设全国一流疾控体系为目标,勇创一流,敢于担当,全面开花,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不断拓展区域影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提升疾控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疾病防控服务。要坚持业务与科研双轮驱动发展,既培养复合型通才,又培养高端型专才。要坚持党建统领,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发挥绩效引领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打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疾控队伍。

  会上,各科室负责人采用多媒体形式汇报了2021年重点及创新工作思路,中心各分管领导进行了点评。

第4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今年以来,区疾控中心坚持疾控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党建为统领,突出新冠肺炎防控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及时出台《区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设立4个工作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接报、消毒技术指导和检验监测工作;对全区医疗机构检测检验和消毒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12次。认真落实“应检尽检”“第一时间检测”,截止10月26日,采集核酸、血清抗体15019人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37人;对27名密切接触者、225名境外返回人员进行健康回访;10月14日,我中心派出2名专业检验技术人员增援青岛开展疫情防控;指导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3处、集中服务点1处,指导做好复工复学,编发疫情防控工作手册和指导书20000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疾控”发布健康知识300余条,普及群众防控知识。储备了医用N95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外科口罩等防护物资5000件套,消杀药品500余升,病毒采样管等检测耗材2000余件,核酸检测试剂500人份,有力保障了核酸检测工作需求。二是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扎实完成常规传染病防控任务。今年1-9月份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3种796例,比2019年发病数上升8.74%,及时处理传染病预警信息58起,全区HIV抗体检测11564人次。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110人,登记管理活动性病人11例。圆满完成腹泻、手足口、布病、疟原虫等疾病调查检测工作;不断巩固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果。三是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水平。4月11日实现了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电子追溯扫码接种全覆盖。下发免疫规划疫苗12个品种,34054剂次,一次性注射器81200支;非免疫规划疫苗18个品种,38324剂次。辖区各年龄段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与去年接种率同期比较持平;监测并处置水痘7例、流腮8例、戊肝1例、15岁以下乙肝1例;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例,报告及时率、个案调查及上传率、审核处置及时率均达100%。四是确立目标,抢抓机遇,推进省级慢病示范区、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工作稳步开展。积极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控烟日等系列活动,积极部署全国第五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共招募参赛队伍30支454人,8月7日举行启动仪式,11日正式开赛。重精管理检出率(4.11‰)、管理率(94.11%)、规范管理率(88.03%)等各考核指标均取得较好成绩。五是着力做好公共卫生监测等公共服务工作。继续承担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省级试点项目,对6类12家公共场所进行危害因素专项检测;完善57名尘肺病人相关信息,顺利完成职业性尘肺病随访和回顾调查工作;充分结合丰水期、枯水期及学校中高考完成生活饮用水检测32份,同时完成了消毒效果监测任务,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样9类166份。

  二、亮点工作

  (一)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升。投资30余万元改造完成PCR生物安全二级负压实验室,配备8名专业检验技术人员,自5月14日起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工作。截止10月26日累计应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12444人次,血液IgG/IgM抗体检测2575人份;冷链食品环境核酸检测17684份。

  (二)借力国家项目、重点专科、示范项目,带动疾控工作纵深发展。继续承担省伊蚊监测点监测、十三五重大专项《重要病媒生物监测和传播相关病原体检测技术研究》省子课题,国家艾滋病防治暗娼监测点、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省高血压防治医防融合试点、省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国家疾控登革热媒介伊蚊专题调查等项目,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以党建引领业务水平上台阶,把党建与中心重点工作相结合。在新冠疫情防控、PCR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班子成员带头攻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和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两个走进”,为帮扶村完成健康小屋、安装建身器材、进行健康体检,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四个一”清单,今年7月份被评为区区直机关党建示范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业务用房紧张,办公楼内部布局不合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疾控中心合署办公,四楼微生物实验室现正在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查体、儿童预防接种和妇女保健等)工作,一楼大厅和走廊常常发生人员聚集现象,一方面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疾控中心工作用房紧张,特别是很难提供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疾控中心实体化办公场所。

  (二)人员配备少,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2020年区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在我中心实体化运行,但没有核增编制,现有人员数量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合理布局功能分区,科学应对疫情防控。根据疫情处置规范和流程,调整现在业务楼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办公区域、缓冲区和污染通道,科学安全处置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全区医疗机构技术培训,提高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争取为成立的区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核增编制;定期组织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健全提升流调、检验检测及消杀技术指导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未雨绸缪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扩建实验用房,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扩建细菌PCR实验室并达到加强型负压P2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加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能力,提高日检测量。建设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购置职业卫生监测设备,提升工作场所监测能力。申请职业卫生实验室资质认证资格,购置电磁场强测定仪、粉尘采样器、防爆型个体噪声剂量计等相关职业卫生检测设备,提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能力。

  (四)探索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控新模式。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体系,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监测、检测工作,做好高危人群调查与规模估计,对新发现的经性传播和血传播病例,开展溯源调查;强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提高救助水平。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继续加强政府领导,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保障防治工作的开展。

  (五)巩固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快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一是做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系列活动,争取在全国第五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中取得100强,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二是继续做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高水平健康服务。创新形式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开展健康促进单位及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推动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第5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一、目标

  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公共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体制机制不活、职工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职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多措并举加强省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符合疾控中心发展规律的保障和内部运行机制,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公共卫生科学研究能力、信息利用与公共卫生决策能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职能转变,最大限度释放公共卫生机构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公共卫生环境,为我省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二、总体要求

  (-)坚持公益,强化基本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涉及到群体健康的管理,传染病的防控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是保平安、保稳定、促发展的专业技术机构,是卫生行业的特种队伍。坚持省疾控中心公益一类的单位属性,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必备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由省级政府预算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省级政府预算足额安排。

  (二)放活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在大健康中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在确保履行中心主要职责的前提下,利用省疾控中心人才优势、学科优势、装备优势,拓展技术对外服务范围,拓展科学研究,坚持“科卫协同”创 新,以保持和提升省疾控中心的技术能力。放活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做到机制灵活、分配合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生成内生动力。

  (三) 加强联动,统筹协同推进。省卫健委、省委编办、财政厅、人社厅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发挥部门合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做好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监管,共同推进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试点。省疾控中心的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推动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的综合改革。

    三、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和理顺内设机构职能,明确职责,管理运行扁平化,打破沿袭的处、科两级中层管理模式,实行中心领导一处(所)两级管理机制,各处(所)隶属的科室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对现有的科级干部择优选拔到副处所长岗位,科室作为各处所内部的执行单位,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能。建立和完善中心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流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简化办事程序。

  (二) 拓展技术服务范围

  省疾控中心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技术、学科优势和装备优势,拓宽视野,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专业服务层次和水平。鼓励和支持省疾控中心在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拓展与主业有关的技术服务或承担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等横向项目。省疾控中心在充分履行公益职责、高质量完成各项疾控任务后,技术服务等方式取得的收入可按省人社厅、财政厅核定的一定比例用于贡献人员为主的绩效工资发放。具体发放管理办法由省疾控中心科学制订。横向项目的人员经费使用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项目合同没有约定人员经费的,由单位自主决定。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专利奖励、政府及社会组织科技进步奖励等所获得的经费中,给予科技人员的报酬、奖励等支出,专项据实核增计入当年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量,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量基数。

  (3) 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

  一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省疾控中心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由省疾控中心按照《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福建省预防医学研究院”建设项目,纳入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范畴,打造预防医学应用研究平台和疾病预防控制教学培训基地。二是加强卫教协作。进一步加强与医学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做好教师配备及实践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在教学资源、学科专业等方面优势,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合作。三是激活科研潜力。建立“优化科研促工作,利用工作推科研”的良性循环机制。按《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弁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福建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条例》的规定,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四是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参照福建省医疗机构“创双高”建设的做法,实行培养和引进人才并举的措施,每年从中心选派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人才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每年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和疾控机构引进学科带头人。

  (四)开展岗位聘任制度改革

  针对省疾控中心为我省首批企事业人才高地建设单位,高层次人才密集的现状,调整优化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由3.5:4.0:2.5调整为3.8:3.7: 2.5。按照中心职能任务,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

  根据省疾控中心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一定数量关键岗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建立符合中心特点的人才评聘制度,优化内部岗位聘任制度,开展聘期考核,体现岗位聘任能上能下原则,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优化岗位设置,按需设岗,优化结构,向重点人才、重点学科倾斜。统筹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和职称职数情况,建立职数动态管理工作的机制,实现职数使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探索岗位聘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 落实和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综合考虑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人员结构、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适当提高省疾控中心绩效工资总量。

  省疾控中心在完成年度计划外的重大或临时性专项工作任务并经考核确认后,按有关文件规定增加相应绩效工资总量。

  (六) 健全内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省疾控中心要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公益为导向,以实绩为核心,健全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省疾控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按规定程序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内部分配应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业绩突出人员倾斜,切实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形成合力,建立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强化全局和责任意识,勇于改革,积极作为,抓好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 明确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省疾控中心改革为抓手促进全省疾控机构体制创新。省卫健委要加强对省疾控中心工作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监管。省人社厅、财政厅要完善省疾控中心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和水平确定机制,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省财政厅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统筹安排省疾控中心绩效工资经费。省委编办适时做好省疾控中心内设机构及职责调整等工作。省科技厅对省疾控中心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

  (三) 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

  省疾控中心要优先保证工作人员履行本职工作、公益服务等职能,工作人员承担对外技术服务和科研不得影响其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省人社厅、财政厅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将内部绩效管理激励落到实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省卫健委要加强监督管理,为省疾控中心提供政策咨询与指导,推进省疾控中心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改革试点方案试行过程中,省卫健委会同省人社厅、财政厅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适时进行评估,断修改完善。

第6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4月28日,一个新的副部级机构首次亮相——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据国家人社部网站的信息,国务院任命王贺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沈洪兵、孙阳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围绕公共卫生改革方向的讨论延展出两个观点:一是将疫情防控早期问题归咎于过度行政化,主张将疾控机构转型为独立的公共组织,而非行政部门,从而减少不当行政干预对专业能力的侵蚀;二是将疫情防控早期问题归咎于行政权不足,主张将中国疾控中心(CCDC)剥离基础研究职能给高校,并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合二为一,成为一个获得行政执法权的高等级中央政府部门。

  据笔者独家获悉,随着国务院近日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相关文件,新成立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以下简称国家疾控局)从正司级升格为副部级的国家局,整合了国家卫健委原有的应急办、疾控局等职能,预计中国疾控中心(CCDC)等相关技术支撑单位也会划转至其下。笔者推断,中央政府也许是选择最大限度保留现有疾控体系组织架构的完整性,以确保疾控队伍稳定性、疾控能力不断档,从而借助现有队伍和能力,更好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尤其是疫苗接种保障的艰巨任务。

  本轮公共卫生改革,整合后的国家疾控局将掌握更大的行政权,省、市、县三级政府预计也将对应成立独立的疾控局,不排除中央对地方实施业务指导甚至垂直管理。笔者认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尚未结束之际,以及新冠病毒仍存在一定变异风险的当下,国家疾控局独立而强大的行政权,有助于统一全国性疫情大数据治理规则,有助于自下而上健全基层监测哨点、疫情直报系统,有助于自上而下落实中央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

  2002年,中国将计划经济时代的防疫站,拆分组建为疾控预防控制局和卫生监督局(均为卫生主管部门内设),更强调市场经济格局下的专业性。历经本轮疫情洗礼,国家疾控局虽然拥有独立而强大的行政权,但并不意味着“再行政化”,更不意味着行政权凌驾于专业能力之上。笔者从国务院的人事任命中发现两个细节,一是由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兼任国家疾控局首任局长,王贺胜有着在大城市(天津市)主管卫生部门、在国家卫计委/卫健委分管医疗改革(体制改革司)、医疗管理(医政医管局)的专业履历,并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临危受命湖北省委常委、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有着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二是国家疾控局三位副局长中,既有国家卫健委原疾控局局长常继乐、原应急办主任孙阳,更有分子流行病学家、南京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

  尽管本轮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可能在短期内增加行政成本,但这是各级疾控主管部门自新自强的必由之路。客观而言,我国医疗管理、医疗改革容易陷入“重医轻防”(重医疗轻预防)“重大轻小”(对大小医疗卫生机构不一视同仁)“重物轻人”(重视盖楼买设备,轻视人才队伍建设)等困境。笔者以为,本轮机构改革意味着,既不能让“医”荒唐地吞掉“防”,即前几年部分经济下滑地区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疾控中心(CDC)并入服务于医疗流程的医院传染病科;也不能让“医”短视地挤压“防”,比如:地方政府在新冠疫情之后将大量公共卫生应急资金用于新建医院、新增院区、扩增病床,却同时拖欠、扣发疾控人员的防疫津贴,对慢病防控、学校卫生、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非疫情的疾控工作长期重视不足。

  新冠疫情以来,疫情防控方针中的“医防融合”开始表述为“医防协同”表述,或许为本轮机构改革埋下伏笔。但笔者强烈建议,各级政府不应当将“融合”与“协同”对立起来。

  一方面,管理需要协同,国家疾控局应当与国家卫健委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同盟军”,无论改为哪种治理架构,整个国家的疾控体系不能碎片化,疾控能力建设只能强化而不能弱化。另一方面,业务需要融合,国家疾控局需要与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多项工作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健康把关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诊在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中国行动)等工作无缝嵌合,决不能出现多头监管、重复建设、标准打架,决不能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类企业同时应付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两个“婆婆”。

  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卫生健康治理是一个持续优化迭代的进程。在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国家疾控局宣告成立,意味着疾控管理的权力结构开始深层次重塑,“政府之手”攥紧拳头、绷起青筋、重拳出击。但“超级疾控局”能否将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还有待“社会之手”“市场之手”的更多发力,我们拭目以待。

第7篇: 2021疾控中心未来改革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件,从发展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科学评估,明确疾病防控重点、防控策略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完善与我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满足我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原则

  ——继续深化医疗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建立全团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

  ——建立健全全团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到2020年为全团所有育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开展麻疹主动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逐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完善覆盖全团的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报告网络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规划年度内至少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能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项目数达到300项,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初步覆盖。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全部项目,以及非常规项目指标中重金属、有机物染污等重点控制指标的检测能力,团疾控机构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监护、现场监测评价的科学合理格局,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及职业病(尘肺)诊断能力。

  ——构建团、连两级常见食品安全和化学性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团应具备的检验能力A级项目,规划年度末达到80%以上。

  ——建立与我团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综合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各级防治机构装备设备和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持续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确保全团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建立覆盖全团主要病种的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完整率,降低漏报率,保持全团传染病报告质量稳居全师前列。健全和完善团、连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完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以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居民达到8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青少年达到90%以上。健全全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社区和连队卫生室医生80%以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完善高危行为干预体系,高危行为人群有效干预措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暗娼人群、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吸毒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当地籍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在自愿咨询检测点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接受结核病症状筛查,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规范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5%以上。

  二是2020年,为全团所有0-6岁儿童提供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有效控制和降低集体人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加大麻疹、乙肝等实验室监测工作。强化冷链建设,实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实现全团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的全覆盖。

  三是建立覆盖全团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因素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等疾病发生。开展慢性病防治研究,深入开展慢性病筛查,促进早诊早治。进一步健全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重性精神病监测。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指导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定期开展消杀应急演练,提高消杀队伍的应急能力;稳步推进虫媒防治工作。

  四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控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控能力,做好职业病(尘肺)患者的诊断工作;配合用人单位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管理。

  (二)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及硬件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年引进1-2名大专以上学历,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以上。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培养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使团疾控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能有一定水平的师科研成果。

  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造或新建团级检测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团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规划年度末团级疾控中心A级实验项目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试验,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能力。完善食品、水、空气等的卫生质量检测,作业、生活等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开展病毒分离技术。

  (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2020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60%以上,农村达50%以上。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团、连两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重大举措

  (一)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的要求,探索适合我市的防病工作模式。继续积极推进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建设,落实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争取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加大对我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防病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购置必要设备,五年需投入设备购置专项资金2500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调整人员结构,开展人员培训,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标准,继续完善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体系。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动应急法制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全面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指挥和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三)拓宽工作思路和服务领域,积极争取项目工作。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人才资源作用,让其发挥更大的能量。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工作,以项目工作带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与先进地区的合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配合,逐步实现社会大协作,加快疾控系统信息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条件。

  (四)加强疾病监测,依法科学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与防治,加强监控能力,提高传染病监测与防治规范化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其他发病情况及防治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覆盖全团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发生。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100%的开展血糖测定,50%以上开展肺功能测定,促进慢性病的早诊早治。规范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提高检出率,完善干预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覆盖率以全团为单位达到100%。

本文来源:http://www.rconcon.com/gongzuogongwen/158348/